重庆市城市主干道定向车道设置参数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主干道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城市各分区之间的交通出行,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对于市区交通出行起重要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但交通拥堵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城市主干道的拥堵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更为突出。在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主要为主干路、重要道路节点、商圈节点等,时间分布集中于通勤高峰时段。为提高城市拥堵路段道路通行能力,从交通管理角度提出设置定向车道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流,提高定向车辆通行效率,但定向车道的设置处于探索阶段,在设置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本文提出重庆市城市主干道定向车道设置参数研究,通过设置定向车道改善城市主干道的交通运行状况。
  首先,考虑城市主干道的道路类型及其特点,对现状定向车道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定向车道进行定义。通过现状定向车道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车道主要设置在桥梁、隧道和立交等多车道路段,其起终点应避免设置在交织处。在定向车道设置路段,定向车道分担率具有时间和空间差异性,在高峰时段分担率明显大于普通车道。定向车道起点前路段车辆的换道行为受车道服务水平、车道位置、车辆类型和前照灯状态等因素影响,特别的,定向车道起点连接车道车辆换道大多发生在车头时距较大时候,且较少进行连续变道。
  其次,以定向车道路段行程时间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状况下定向车道的优劣性,得到理想状况下定向车道设置基本条件。通过对现状定向车道的起终点道路构成进行分析,推导出定向车道起终点可能的道路组合形式。选用VISSIM4.3作为仿真软件对定向车道设置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设置定向车道时应避免设置在无交叉口路段,且道路单向车道数不应小于3车道。对于定向车道起终点的设置要避免设置在交织处,起点宜设置在交织区之前。针对右侧定向车道设置,左侧和两侧设置效果比右侧设置定向车道效果好,当路段为两条主干道交织路段时,只在中间交织段存在车道数减少时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定向车道。通过不同饱和度时行程时间变化发现,饱和度达到0.8时设置定向车道对通行效率具有提升效果,达到0.9时提升效果更佳。
  再次,对定向车道的优化设置方法进行了探究。对定向车道的设置模型进行研究,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引入考虑出入口的主干路通行能力模型,构建出定向车道主干道通行总时间模型和通行时间最大提升比例模型,并通过改进遗传算法进行寻优,以得到定向车道的最佳设置方式。
  最后,还对定向车道路段的交通管控进行探究。将起点预告标志牌根据不同状况分为3级、4级预告,监控摄像头按500米间距设置,以及进行定向车道动态控制,设置可变信息情报板、可移动护栏等。在本文提出的理论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公岩定向车道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定向车道设置方法设置定向车道对路段总通行时间提升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道路网通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相比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道路交叉口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存在坡度大、车道窄和弯、坡组合路段等特点,往往更容易发生车辆受阻或交通事故。为进一步明确车辆在山地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运行特性,本文以山地城市6个地形条件较复杂的平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拍摄的高空视频,通过DataFromSky AI视频分析平台得到5000余条车辆运行速度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和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节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通过衔接不同交通方式来保证铁路到达客流疏散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受干线铁路列车到达时刻的影响,铁路换乘客流呈现较强短时高聚集的特性,导致枢纽短时运输供需不匹配。当铁路客运枢纽各接驳方式不能匹配脉冲式铁路到达客流,将导致乘客滞留、错失搭乘等现象,降低换乘效率,延长等候时间,严重时危及乘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持续上涨,给居民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大城市公交分担率持续下降。尤其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传统的公交交通分担率下降更为明显。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响应低碳出行,发展公交优先是有效解决手段,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将超过12000公里。而设置公交专用道会导致社会车辆车道数减少,社会车辆拥堵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公交专用道上存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两者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公共交通资源利用合理化、公共交通系统结构优化、居民出行高效化。在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接驳,对共线这种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情况下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两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对该情况下公交线路及站点的优化进行探讨,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跳出通过新建、拓宽道路等方式短暂解决部分区域表面交通拥堵问题的思维,优先发展载客容量大、低碳环保、出行成本低的公共交通的观念应运而生,由此各大城市研究或实施了大量公交优先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人们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在众多政策与措施中,公交优先道因其见效
在国内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居民汽车保有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城市拥挤现象频发,导致出行者在旅途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长,驾驶员提前根据路网历史交通状态对未来交通状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对出行路径进行规划,且对出行路径选择往往追求尽可能短和可靠的沿途旅行时间,特别是对于警车、消防车或救护车等紧急车辆在执行任务时,需快速对时间紧迫的消防任务、医疗援助等做出反应,以确保应急响应效
学位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激增,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交通路段静态属性特征和交通流特性的不同使得这些路段在整个路网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具有差异。某些路段在路网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路段一旦失效(如发生事故、施工及堵塞等),会降低交通路网连通性并影响路网整体性能,甚至引起路网大面积交通拥堵。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交通数据,为城市路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流受到越来越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并在时间、空间上随机性变化,对道路交通流状态进行准确的预测能为交通拥堵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智能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交通系统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通数据,综合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可为分析、掌握交通状态的变化趋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面对具有非线性、随机性、时空渐变性等特性的海量交通数据,传统的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存在条件过多、参数固定
学位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在当前道路资源和基础设施下,寻求更先进、智能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成为最近的流行趋势。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现有研究中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通常仅考虑了交通流量、车道占有率等传统交通参数进行信号配时方案优化,没有充分利用交通状态的关键信息;另外,关于多个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的研究也较少。因此,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
出行路径选择属于典型的出行行为决策问题,在微观层面影响驾驶人个体出行决策的经济性,中观层面影响路网交通流量分配的合理性,宏观层面影响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驾驶人作为出行路径的决策主体,因其个体属性、心理特征、驾驶经验、信息处理能力等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与有限理性,在研究出行路径选择行为时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同质群体而建构相同的路径决策准则。本文旨在将驾驶人的异质性与有限理性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出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