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两者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公共交通资源利用合理化、公共交通系统结构优化、居民出行高效化。在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接驳,对共线这种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情况下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两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对该情况下公交线路及站点的优化进行探讨,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以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特性为基础,定性分析两者在共线条件下的竞争形式与合作形式,发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该情况下的竞争与合作更多的表现在两者的站点上,因此,提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条件下的站点组概念,得到影响站点组竞争程度与合作程度的因素。接着,基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条件下的竞合性分析,量化共线通道内站点组的竞争度与合作度,其中,竞争度的评价指标为共线通道内的客流需求与运能比、公交与轨道的分担率、服务区域重合度;合作度的评价指标为共线通道内的客流需求与运能比、换乘率、服务区域重合度。此外,为提高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结合熵权法与德尔菲法计算指标权重,以得到站点组的竞争度与合作度模型,并以竞争度均值与合作度均值为阈值,将共线通道内站点组分为强竞争弱合作站点组、弱竞争弱合作站点组、弱竞争强合作站点组、强竞争强合作站点组。
其次,对经停强竞争弱合作站点组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将与轨道交通共线的公交线路分为共线部分与非共线部分,首先优化共线部分,该部分以线路在站点组中常规公交站点的重要度以及站点组中常规公交站点在线路中的重要度为依据,得到线路共线部分的优化方案;对于共线部分被取消的线路,需通过站点重要度均值和置信度水平来判断非共线部分是否重要或是否存在重要站点,并结合其长度与非直线系数是否满足要求来决定非共线部分是否保留。最终,得到常规公交线路的初步优化方案。
再者,综合考虑站点组中轨道站与公交站的最佳换乘距离、实际距离,与相邻站点组的空间关系等因素,对弱竞争弱合作站点组中公交站点的位置进行调整。
最后,以乘客出行时间费用和公交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供求关系、换乘次数、公交站点覆盖率,以及公交线网密度为约束条件,建立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常规公交的最终优化方案。
首先,以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特性为基础,定性分析两者在共线条件下的竞争形式与合作形式,发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该情况下的竞争与合作更多的表现在两者的站点上,因此,提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条件下的站点组概念,得到影响站点组竞争程度与合作程度的因素。接着,基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条件下的竞合性分析,量化共线通道内站点组的竞争度与合作度,其中,竞争度的评价指标为共线通道内的客流需求与运能比、公交与轨道的分担率、服务区域重合度;合作度的评价指标为共线通道内的客流需求与运能比、换乘率、服务区域重合度。此外,为提高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结合熵权法与德尔菲法计算指标权重,以得到站点组的竞争度与合作度模型,并以竞争度均值与合作度均值为阈值,将共线通道内站点组分为强竞争弱合作站点组、弱竞争弱合作站点组、弱竞争强合作站点组、强竞争强合作站点组。
其次,对经停强竞争弱合作站点组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将与轨道交通共线的公交线路分为共线部分与非共线部分,首先优化共线部分,该部分以线路在站点组中常规公交站点的重要度以及站点组中常规公交站点在线路中的重要度为依据,得到线路共线部分的优化方案;对于共线部分被取消的线路,需通过站点重要度均值和置信度水平来判断非共线部分是否重要或是否存在重要站点,并结合其长度与非直线系数是否满足要求来决定非共线部分是否保留。最终,得到常规公交线路的初步优化方案。
再者,综合考虑站点组中轨道站与公交站的最佳换乘距离、实际距离,与相邻站点组的空间关系等因素,对弱竞争弱合作站点组中公交站点的位置进行调整。
最后,以乘客出行时间费用和公交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供求关系、换乘次数、公交站点覆盖率,以及公交线网密度为约束条件,建立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常规公交的最终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