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相关政策的差异,我国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差距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缩小,甚至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刚起步。一方面,由于省以下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级别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基层政府财力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传统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也是以“市民”和“农民”严格区分开的,集中体现在依附于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体制安排的先天缺陷。正是这种缺陷的存在使农村和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之间隔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损于社会公平、公正,其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资源配置失效也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加快推进中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公共职能体系,努力扩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逐步实现均等化。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内涵以及实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在理清理论问题后,通过大量的城乡数据对比,从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与医疗、社会保障等四个角度说明我国现阶段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等的现状以及背后存在的原因,指出我国现阶段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泰国实行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实践比较分析,从中得到我国在推行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启示,然后从建立我国统一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健全法律约束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