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料库翻译学的出现使得翻译共性研究得到翻译学领域广泛的关注,其中对显化和隐化的研究成为最常讨论和研究的问题。Blum-Kulka于1986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显化假说,他指出,翻译过程相对于原文衔接方式的显化程度会更高,这与语言结构和文体无关。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的回顾,本文作者发现大部分的显化研究都是以印欧语系语言为主。对于翻译汉语,特别是非文学翻译汉语的研究相对较少。连接词作为语法衔接手段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成为显化研究一个关注点和切入点。本文作者试图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对转折、因果两大类连接词数量和转换过程的研究来验证汉译财经新闻文本中的显化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显化假说的合理性,进而在量化的基础上对显化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通过与黄立波英译汉文学翻译研究对比,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本文使用的语料包括:自建财经汉语新闻类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of Business Chinese, CCBC)以及自建平行语料库—包括原生英语语料库(Original Language Corpus of English, OLC)和翻译汉语语料库(TargetLangauge Corpus of Chinese, TLC)。三个语料库容量分别为53287,50484,49196个词。作者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和汉语可比语料库,采用语际对比与语内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英语原文与翻译汉语、翻译汉语和原生汉语进行对比,并对转折与因果两类连接词显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来解释显化理论在财经新闻翻译中的表现。通过所得数据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语际对比:通过计算转折与因果两大类连接词的数量,作者发现,翻译文本中转折连接词数量偏多于英语原文,因果连词则明显多于原文,说明在英译汉过程中,转折连词表现弱显性,而因果连词则呈现明显的显化,印证了Baker的显化假说。从转换类型来看,转折连词以对应为主,因果连词以显化为主。2.语内对比,汉语翻译文本对比汉语非翻译文本呈现出明显的类比显化趋势,汉语翻译文本的显化程度明显高于原生汉语,印证了Baker的语内显化假说,与黄立波的研究结果一致.3.转折连接词和因果连接词均为语法显化突出,特别是“虽然”,“但”,“但是”,“因而”,“由于”,“所以”,“从而”,以及“因而”这几个连词。语义显化在“and”,“for all”,“despite”,“all the same”和“then”三个词中表现突出。4.通过与黄立波的显性研究做对比,作者发现,不同文体的翻译文本的显性程度不同。对于翻译汉语来说,非文学翻译汉语更倾向与通过添加连接词来指示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