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射频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可行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与传统放化疗的区别与联系.2.比较射频治疗和传统放化疗在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明确其在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比较射频治疗和传统放化疗在肿瘤局部控制、中位生存时间和1、2年生存率方面与传统放化疗的区别.病例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该研究对象从广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2000年3月~2003年4月间的住院患者中以以下条件选出:(1)因技术上或医学上(如肺功能不全)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不能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2)有病理确证;(3)年龄18~80岁;(4)一般状况:Karnofsky评分≥60分;(5)能随访,依从性好;(6)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排除标准:(1)中央型肺癌;(2)年龄<18或>80岁;(3)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4)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分组:采用密封随机化分组的信封将病人分别纳入综合组和常规组.1、对于KPS≥70分者,两组均先给予2疗程化疗(化疗方案:MVP或DDP+GEM或DDP+NVB),2疗程化疗后评价降期可切除转手术治疗,终止该研究方案治疗;其余病人,常规组原发灶放疗(普通放疗或X刀治疗剂量共60GY);综合组原发灶行经皮肺穿射频治疗,如肺门、纵膈淋巴结有转移者加肺门和纵膈放疗.放疗和射频治疗后再化疗2~4疗程.2、对于KPS<70分者,两组均不化疗,其他治疗同上.2.治疗方法.经皮肺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射频损毁治疗,采用RF2000射频发射器(美国),射频频率460KHS,最大功率90W;集束电极,由十根微电极组成,微电极最大直径3.5厘米.CT扫描明确肿瘤位置、大小,选择穿刺点、进针方向及距离,皮肤消毒铺巾,局麻或全麻下尖刀切开皮肤3mm,将特制射频治疗针经皮穿刺插入肿瘤内,确定位置无误后,将集束电极(10枚)从针鞘推出,呈伞状张开分布于肿瘤内,连接集束电极与RF2000射频发射器,给以射频序贯治疗,初始功率10W-20W,以后每一分钟增加10W,直至90W;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功率与阻抗的组合,随着功率和治疗时间的延长,阻抗也逐渐上升,当阻抗达到999时,射频发射器自动停止工作,即完成一次治疗,对于直径大于40mm者需根据肿瘤的立体构象行多点治疗.3.临床观测及随访.(1)治疗过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用以下四种方法对其生活质量改善进行评价:疼痛缓解程度、KPS评分、体重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标准采用孙燕提供的恶性肿瘤QOL调查表并加以修改制定).(3)随访观察:综合组和常规组两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和1、2年生存率;记录两组病变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率为原发灶放疗或射频治疗后复发的比率.结论:1.经皮肺穿刺射频治疗肺癌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副作用少.主要并发症是毁损的肿瘤周围肺组织炎性渗出和气胸,肺组织炎性渗出一般3~7天会自动吸收,气胸发生率低,多为少量气胸,不需处理.2.射频毁损治疗能有效控制癌性疼痛,能明显增加患者体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单纯放化疗.3.射频治疗后能迅速减轻肿瘤负荷,有效的控制局部肿瘤,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4.射频毁损治疗不能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2年生存率;远处亚临床转移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