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即城市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二元金融结构。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滞后,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虹吸效应”,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不能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金融供给效率低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完善农村金融功能。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采取的是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两条路径并用的方式。村镇银行就是我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村镇银行的设立发展打破了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有助于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到2011年12月底,我国除海南和西藏的所有省(市、直辖市)共设立617家村镇银行,我国村镇银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研究的现实意义重大我国农村金融不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例子是,1999年全过2.1万个乡级和2.4万个村级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关闭,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清晰、管理不善、政府过多干预、缺少有效监管和大面积兑付风险。所以,有必要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一个系统化的角度评价村镇银行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出发,讨论村镇银行的性质,村镇银行的性质包括内涵和市场定位。根据性质决定特征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村镇银行的“小银行”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优劣势。上面的讨论奠定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讨论的基础。然后,一方面从整体上考察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典型分析总结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破解问题的思路是借鉴了两个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希望对解决村镇银行的问题提供启发性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本文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和评价、本文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特征。村镇银行的性质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村镇银行的内涵,即村镇银行的内涵是新型的商业化经营、设立在县域地区、不得发放外地贷款的全功能一级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二是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包括了银监会、商业化经营、中小商业银行、政策引导四个角度的市场定位,综合以上四个角度和村镇银行的现实情况,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服务于县域经济的三类客户,与其他金融机构“错位”,同时兼顾社会责任,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三农”。村镇银行是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类似于美国的社区银行,具有“小银行”特征。村镇银行“小银行”有三个显著的优势特征。它们分别是独立法人、业务链条快捷高效和专注于本地经营。三个优势特征总结为村镇银行的机制优势。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长期经营将使村镇银行产生信息处理优势,这个优势产生的前提是村镇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经营。村镇银行发展初期面临的两个现实劣势,即社会认可度低和运营成本高。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产权与公司治理、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农村金融环境支持四个部分。第三部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一节基于全国村镇银行的设立情况,考察村镇银行的现状,主要考察维度有时间维度、地区维度、主发起人设立维度和地方性金融机构跨省设立的维度,最后利用个案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跨地域经营进行了分析。第二节主要是分析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村镇银行的经营问题,主要集中在存贷业务上,第二类问题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包括准入制度、农村金融环境和风险管理。村镇银行的经营问题。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吸收存款困难。村镇银行开业初期依赖政府财政存款和股东员工的关系存款,而村镇银行发展中这一情况将得到缓解。村镇银行各类存款在县域金融机构中占比很小,并且相对稳定的储蓄存款占比很少。同时,吸收储蓄困难短期内不能得到改变。村镇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困难的另一面就是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中企业存款比重很大,资金来源不足导致村镇银行存贷比高。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几个影响存贷业务的问题。一是网点少导致的吸收储蓄方面没有竞争力以及贷款管理难题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弱化。二是社会认知度低导致的吸收储蓄困难。三是村镇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差,具体的包括中问业务服务能力差或者缺乏,缺乏24小时自助银行,没有开办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四是农户和微型企业贷款的额度小、期限短、分散三个突出特点带来的贷款成本较高。五是信贷模式创新不足,既有村镇银行自身原因,也有农村相关法律不完善的外部原因。六是有效人力资源缺乏。村镇银行的准入制度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村镇银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导致中西部地区合格主发起人缺乏,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设立发展缓慢。第二,跨省设立村镇银行协调管理成本高。第三,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可能导致的“外部人控制”问题;四是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实际不低。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的发挥依赖于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农村金融环境包括农村信用环境和农村支付结算两个方面。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更有利于村镇银行信息处理优势的发挥。支付结算直接影响到村镇银行的服务品质。目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环境问题主要是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接入征信系统困难、支付结算不畅而且成本高三个问题。镇银行管理风险手段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农业保险、有效质押品、有效的抵押品。存款保险制度是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农业保险、有效质押品和有效抵押品是村镇银行经营贷款产品的三大常用的管理风险手段,但是三大管理风险手段都存在发展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第四部分典型案例研究,借鉴了两个典型案例,希望对解决村镇银行的问题提供启发性思考,找到现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整体思路。研究的两个案例是镇赉国开村镇银行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案例,特点鲜明,具有创新性。第五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结论有七点,第一、村镇银行“小银行”的社会认知度劣势和运营成本劣势的解决应该有先后次序,社会认知度的提高需要村镇银行的长期的发展,而运营成本高则是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二、村镇银行吸收储蓄困难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各类存款中企业存款比重还将保持高位。第三、村镇银行的贷款问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贷款管理难题和贷款业务成本高,第二类是贷款的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即贷款的信息处理机制问题。第四,村镇银行的信贷模式创新不足的问题,有村镇银行自身原因,也有农村相关法律不完善的外部原因。第五,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设立发展缓慢来源于中西部缺乏本地合格的主发起人,而外地主发起人跨省设立村镇银行的管理和协调成本较高。由于现实各种原因,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实际不低,并且股权比较集中。第六,农村金融环境直接关系到村镇银行的运营效果。第七,村镇银行通过不同的手段去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这些管理风险手段需要必要的外部条件。政策建议包括存贷业务、准入制度、农村金融环境和风险管理三大部分。存贷业务方面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第一,解决村镇银行初期固定和主发起人管理协调投入成本高的对策可以借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案例,采用“集约化设立+统一大后台”的方式。第二,从村镇银行的角度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目前可行的对策是保持或扩大企业贷款,同时增加注册资本金。第三,从政府的角度解决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政府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帮助解决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第四,解决村镇银行贷款业务成本高的对策思路是首先考虑信贷需求规模化的可能性,其次考虑信贷需求不具有规模化的情况下的下一步对策,对策出发点可以是扩展网点和村镇银行的解决思路应该是寻找一个平衡,或者创新机制变相的低成本扩展贷款覆盖范围。第五,解决贷款的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即贷款的信息处理机制问题。村镇银行目前的信息处理机制包括直接机制、间接或者“第三方”机制以及支持产业化的贷款项目化的项目风险判断机制。第六,信贷模式创新方面,村镇银行应该首先做足做好目前成熟的、外部配套相对完善的信贷模式,主要是公司+农户+政府+银行的信贷模式,当然具体可以按照不同项目的情况灵活增减。然后积极探索以联保贷款为主的信用贷款模式。准入制度方面的政策建议是银监会在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采用与东部地区差别化的准入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同时可以借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连锁化的经营模式,相对集中地跨省设立村镇银行,降低协调管理成本。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第一,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村信用环境不佳的问题。第二,逐步建立村镇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第三,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强调“村镇银行+农业保险+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