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论中典型理论流变考论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理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活动的关键词之一,它的发展、演变可以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在对20世纪文学典型理论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时,可以辨析出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强调典型的审美价值,将之视为一种显示出主要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或普遍人性;一是强调典型的社会学价值,将之视为带有阶级性的、能够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寓言性质的人物形象。笔者将二者分别定义为性格典型、社会典型。两条路径的形成是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逐渐完成的,又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得到延续。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文论中典型理论的流变状况。其中,性格典型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论者多为作家,如鲁迅、老舍、张天翼等,注重典型的审美特质;社会典型理论则始于30年代,论者身份较为复杂,如周扬、胡风、冯雪峰等,更加强调阶级性、本质等内涵。从在现代文学中的发展态势来看,两条路径之间几乎没有出现论争,随着中国社会革命的完成,社会典型理论最终以成为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中关于典型理论的唯一表达方式宣告理论中心地位的确立,并对中国当代文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性格典型理论以“痕迹”的形式在社会典型理论充满矛盾张力的地方存在,这种存在也为新时期典型理论讨论预留了空间。因此,本文试图以此视角反观现代文论中典型理论的流变,以期为当下典型理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说叙事中,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儿童视角与小说叙事的关系进行论述,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使用儿童视角进行叙事的动
“通变”在自然哲学中可以概括为万事万物的一般的发展规律,此规律在大生命宇宙哲学以及易经卦象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易传承担了将通变由自然哲学向艺术哲学过渡的重要
魅力什邡,从旖旎的风光、现实的人文反映了什邡市的建设发展、精神文明和幸福生活,是更加和谐、美丽、幸福什邡的缩影。
期刊
作为先秦诸子中最具政治色彩的一家,法家学派的文章是为制法治世而作。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启蒙和战国时代的发展,先秦法家在熔铸诸子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在执政改革的实
通过进行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了TC1和TC2钛合金热轧板材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高周疲劳性能,并对两类钛合金板材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最大循环应力下,TC
萧红、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分别活跃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从两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