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学生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的,但人们却常把他作为压制学生的代表而妄加批判。这主要表现在: 从教学和学习的基点出发,赫尔巴特提出兴趣说,详尽阐述尊重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并主张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创立“四阶段教学法”,目的在于使教学更容易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提倡“儿童的管理”: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不应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主张强迫学生学习,四阶段教学法是僵死不变的教条,管理更是压制学生的罪魁祸首。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赫尔巴特提倡学生对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主张死记硬背。 在学生学习的归宿上,赫尔巴特主张学生在享受现实的同时不能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强调两者的和谐。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主张以成人的标准强迫学生为将来而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目的上,赫尔巴特进一步主张学生是为生活而学习,并且只有在生活当中才有真正的学习。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主张向学生灌输纯粹的书本知识。 在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上,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独立论,认为只有教育独立,学生才能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从社会性一面强调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忠臣和顺民。 在办学主体上,赫尔巴特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寄托在教师身上、学生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这就打破了从夸美纽斯以来的“教师万能论”,而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只重“教”不重“学”。 人们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误解,不仅掩盖了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客观性,更掩盖了其真正的历史价值,这是对赫尔巴特整个教育思想的亵渎!所以本文通过介绍赫尔巴特整个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此分析赫尔巴特学生观在中国教育界受到误解和批判的原因,并基于赫尔巴特原著逐一展现其学生观的表现,从而证明中国教育界对赫尔巴特的学生观的确存在着很深的误解。这样不仅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误解,而且可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从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精神支持和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美国被试的风险决策差异;研究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类型特征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改编经典"亚洲疾病"实验,分别以正/负框架进行描述。270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容纳他人和自我和谐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医学院2009级28名同学进行施测,其中14名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研究了制剂中常用的 Span 类与 Tween 类以及混合时 HLB 值的测定,建立了求算 HLB 值的方程式:HLB=18.24R+1.80,式中 R=(ΣH(W)/(ΣH(W)+ΣH(0)),该式对此类单一的
贪污罪是职务犯罪中最多发的一种犯罪,其危害极为严重,是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犯罪主体要件是犯罪构成其他要件乃至犯罪构成整体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主客观相
<正>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404号红光瓷厂厂区内,属景德镇落马桥老城区的中心地带。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市考古工作者曾对落马桥窑址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出土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普遍认识不足,甚至还有误解、偏见、厌恶等不良情绪。这一方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方法不当,另一方面,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有很多东西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学都极具启发意义。幼儿教师应该要学习与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并结合实际巧妙地解决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应对
英语语音语调是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基础,良好的语音语调有助于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音语调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五步法:第一步,"知",即了解训练素材意思;
清末四川边地社会情况,绝少记载,手写本《玉津阁日记》保存了不少西昌的档案,是难得的四川地方文献。本文着重介绍其记载的当时土官、差头、乡绅、恶霸的横行作恶,和四川官场的陈
<正>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险度分层中的变化,探讨Hcy和hs-CRP在UAP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