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由“免费教育”转变为“缴费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贫困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或家庭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对于高校资困助学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及完善资困助学体系或者是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较少有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系统地考量资困助学本身蕴含的深刻的意蕴。资困助学含有丰富的伦理意义,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彰显、教育公平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仁爱美德的弘扬,而且是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论文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资困助学。首先,概述了我国资困助学的含义及资困助学现状,并着重论述了资困助学中蕴含的深刻的伦理意蕴。其次,在充分肯定现有资困助学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有资困助学体系的缺陷,主要是忽视了资困助学的公平性和贫困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最后,着重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缺陷的成因,并以此为支点从政府、社会、高校、个人四个层面探讨对贫困生进行全方位资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