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关于安乐死引发的伦理思考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展开了对安乐死的分析思考,解析了生命包含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生命的含义不仅是自然生命的存在,更包括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生命权是人的三个基本自然权利之一。本文强调,人的生命权不仅指生的权利,还应包括死亡权。生命权的归属,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更是属于生命拥有者,其主要家属和国家。国家有保护每个人生的权利,在特定条件下,也应尊重生命个体对死亡的选择权。人的生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生命的尊严,同时包含生的尊严和死的尊严。  安乐死是为了解除生命权所有者在特定情况下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它不违背人道主义原则,不违反医生的医德,是符合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安乐死,不仅仅解除临终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同时,通过价值导向、信仰和文化引导,注重临终关怀等,给濒死者在心理和精神上予以安慰,使他们能够安宁祥和的走向生命的终点,体悟生命的完整意义。  安乐死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终极关爱,让人们能够实现泰戈尔所言的:“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既是生的境界,更是死的境界。安乐死正是帮助人们实现优死,实现人生终结时能够安乐地向世界的告别。
其他文献
管理不单是科学,也是艺术;不单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美学在管理领域的延展,要求以求真为唯一目标的管理,逐渐向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性管理方向上转变。从而,管理美学
索罗斯的投资理论是其哲学观在投资领域的运用,索罗斯将自己视为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并把金融市场当作实验其哲学理论的实验室。索罗斯在思考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上继承了波普尔的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乡镇企业不仅拥有了中国经济的“
如何界定“黄老学”,其学派属性如何划分,这都是富有争论的命题。黄老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写照,也是一脉思想体系辩证发展的过程。就发展沿革而言,可以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