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二位,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细菌、环境及遗传因素)、多基因变异及多阶段逐步发生的过程。遗传变异与复杂疾病的风险评估在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候选基因内部及其上下游的基因变异的筛选及鉴定可明确胃癌遗传易感性。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最重要的DNA修复途径,NER有两个亚通路,分别为全基因组修复(global genomic repair,GGR)及转录偶联修复(transcription-couple repair,TCR)。ERCC8基因是转录TCR途径的核心基因,参与转录偶联修复、氧化损伤修复以及泛素化的过程,并且和多种蛋白质有交互作用,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ERCC8基因启动子区、编码区、内含子区均存在多个SNPs,这些SNPs可能影响到基因转录水平、剪接方式、翻译效率和蛋白质的功能等,从而影响不同个体的DNA修复的能力。
目的
本研究在辽宁庄河胃癌高发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胃癌病例-对照基因流行病学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出中国人群ERCC8基因潜在功能性标签寡核苷酸多态(tagSNP),通过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胃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探讨ERCC8tagSNPs与胃癌及其癌前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从而为胃癌高危人群预警提供实验依据,为寻找胃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在胃癌早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Haploview及fastSNP进行中国人群ERCC8基因的tagSNPs的挑选及风险预测。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高通量技术平台(Sequenom Inc.,San Diego,CA),在中国北方394例对照者、394例萎缩性胃炎者及394例胃癌病例中进行ERCC8基因tagSNP位点的基因分型检测。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1、ERCC8基因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
2、在基本正常组与萎缩性胃炎组中,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未发现组间差异。而在基本正常组与胃癌组的比较中发现,rs158572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病风险(GA/GGvsAA:OR=1.651;95%CI:1.109-2.458;P=0.013)。
3、对于rs158572位点,在正常组与萎缩性胃炎组中未发现有亚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在正常组与胃癌组,我们发现,在男性(OR=2.096;95%CI:1.270-3.459)及>50岁的老年人中(OR=1.590;95%CI:1.016-2.489),携带GA/GG基因型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病风险。对于rs158916位点,携带CT/CC基因型在>50岁的老年人中是萎缩性胃炎的保护因素,可降低其发病风险(OR=0.639;95%CI:0.434-0.939),但在其他的亚组中,未发现该多态位点与胃疾病发病风险相关联。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两个多态位点在提高胃癌/萎缩性胃炎发病风险具有正交互作用,携带ERCC8基因rs158572变异型或rs158916野生型并同时感染HP的个体,其胃癌/萎缩性胃炎发病风险显著增高(P交互<0.05)。携带ERCC8_rs158572GA/GG基因型的吸烟个体比携带AA基因型的非吸烟者具有更高的胃癌发病风险(OR=3.722;95%CI:1.563-8.864)。携带ERCC8_rs158572GA/GG基因型的饮酒者比携带AA基因型的非饮酒者具有更高的胃癌发病风险(OR=3.722;95%CI:1.563-8.864)。
结论
1、携带ERCC8_rs158572位点GG/AG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风险增高,尤其是50岁以上男性具有更高的胃癌发病风险;rs158916位点CC/CT基因型在50岁以上者中对萎缩性胃炎具有保护作用。
2、携带ERCC8基因rs158572GG/AG或rs158916TT基因型并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个体,其胃癌/萎缩性胃炎发病风险显著增高;携带ERCC8_rs158572GA/GG基因型的吸烟、饮酒个体比携带AA基因型的非吸烟、非饮酒者具有更高的胃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