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至此,妇女解放运动也已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妇女作为“独立人格的人”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广大女性头脑中。同时,周南女中自1905年朱剑凡创办之后,历经30余年发展成为一所享誉三湘乃至全国的名校,在近代女子教育史上地位尤重,所培育出来的一代又一代女学生成为中国“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这样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作为“学生”的周南女学生自觉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期为抗战建国做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系全民抗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主流话语,国民意识的宣传、国民身份的赋予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女学生乃至整个妇女群体而言。女学生在深刻体认自身国民身份的同时,通过办理民众学校,开展募捐、劝储活动,参加农业生产等途径予以践行。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对“新女性”身份体认深刻,她们自觉地以妇女解放的领导者为己任,探讨什么样的女性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新女性”等问题,积极探索妇女解放的途径。 女学生的多重身份并不是互不相连的独立体,而是贯穿融合于民族主义与妇女解放两根主绳之下。此期的妇女解放运动难以逃避地被置于强劲的民族主义话语下进行,妇女解放的内在逻辑与模式依旧如从前。 在抗战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将镜头聚焦周南女学生,考察她们对自身多重身份的认同及践行,对于了解国统区女子教育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发展状况,丰富对国统区女子教育的研究都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