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由于确诊有赖于肺活检,而儿童肺活检很困难,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儿科医生对其认识不够,因此,BO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慢性气流阻塞性肺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分辨CT (High-resolution CT, HRCT)的应用,其诊断率已有所提高,但由于临床医师对儿童BO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均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治疗不足或过度,给患儿及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此,探讨分析儿童BO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将有助于该病的诊治。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放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病因、病原学特点、免疫学机制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疗效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感染后BO的26例患儿,分析其病因、病原学、临床特征,胸片及HRCT表现、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类、血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r水平,抗体IgE、IgG、IgM、IgA水平。观察激素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疗效。并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结果:1.病原学:所有病例均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病原学包括腺病毒感染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例,其中合并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1例,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例;麻疹病毒感染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例,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1例,病原未明1例(见表1)2.肺功能、胸部X线及高分辨CT (HRCT)特点:肺功能均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HRCT提示两肺通气灌注不均呈马赛克灌注征16例(60%),两肺炎症伴间质变8例(31%),伴肺气肿8例,肺不张3例,支气管壁增厚3例和支气管扩张2例(见表1,图1)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细胞学分类:所有病例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部分病例多次灌洗,每次分别于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检测。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100%),外周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增高仅8例(31%);BALF或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正常(见表2)4.血液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T细胞亚群,显示CD3均在正常范围,而CD4下降16例(60%)、CD8增高23例(90%)、CD4/CD8比值下降26例(100%)。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 IFN-r水平,显示IL-10增高10例,IL-6,TNF-a增高各6例,余均在正常范围。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均阴性,总IgG,IgM和Ig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见表3)5.激素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所有病例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均用激素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住院期间先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2mg/kg/次,每日2-3次,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改小剂量甲泼尼松龙片,1mg/kg/d,每日2次口服或清晨顿服,逐渐减量维持1-3月。所有病例均同时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其中1例因长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疗效不明显,故改予甲基强的松龙30mg/kg/d冲击治疗,连用3天,症状缓解出院,每月冲击一次,共2次,由于到第3次治疗前监测血压偏高而放弃冲击疗法,继续予小剂量激素口服。所有病例均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其中24例灌洗后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而出院,2例灌洗后肺部哮鸣音和湿罗音减少但咳嗽仍较多而继续住院;10例因症状复发多次住院而进行2次以上BAL灌洗。其中7例支气管镜下可见大量痰栓(见图2)6.随访及转归:所有病例出院后均反复发作咳嗽、喘息,11例多次住院治疗,最多达8次,随访1月-12月内因呼吸道症状反复多次门诊或住院者达100%。本组患儿3月-12月后复查HRCT肺部表现均无明显改善(见图1)。目前均无死亡病例。结论:1.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的主要病因。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感染后BO的主要病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是BO的早期标志。2.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增高及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混乱尤其是CD8增高可能参与BO发病机制。3.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可改善BO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