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危机频发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新媒体因其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强大功能,成为政府危机控制与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微博是典型代表之一,而微博祈愿现象则是极富特征的传播现象之一。微博祈愿已不仅是传统文化中公众愿望的表达,更是公共危机传播中社情民意的传递。但学者们关于微博祈愿的研究多是从“心灵鸡汤”的危害性出发,缺少对其传播过程的系统性研究。故此,本文选取了“雅安地震”、“东莞扫黄”、“马航失联”三个典型案例,试图探究公共危机传播中微博祈愿的传播规律和应对之策。这对引导政府和公众正确祈愿,完善和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利用危机阶段分析理论对个案进行阶段性划分,并结合学者提出的危机传播编码分类表,以及影响危机传播效果的因素,创建了个案分析编码分类表,借此分析三个案例中两大话语空间在微博祈愿中的传播特点、传播状况,以及影响微博祈愿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公共危机传播中微博祈愿的内在动因和传播规律,以及双重话语空间的关系。最后,对公共危机传播中微博祈愿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媒体、精英和草根四个维度入手提出应对之策。研究结果发现,微博祈愿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是政府危机公关、媒体危机传播的重要内容,亦是公众话语表达和权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微博祈愿的信息量和传播过程都与公共危机的生命周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传播的时机、动机和尺度是影响祈愿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反应着主体的传播意志。在危机的每个阶段,微博祈愿都伴随着传播主体间的博弈,其中,“双向互动VS反感”模式是微博祈愿中双重话语空间独有的互动模式,补充了传统媒体时代“双向互动VS肯定”的模式。藉此,不同的传播主体在维护微博祈愿环境中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政府应强化监管机制,为微博祈愿和公共危机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分辨传播时机,把握传播尺度;意见领袖应坚持理性的话语分析和引导;草根阶层应瓦解网络迷思,维护和尊重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