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宗教观是在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与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将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将宗教批判与现实批判相结合,揭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并找到了宗教消亡的正确路径。尽管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其宗教观的部分具体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宗教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但毋容置疑的是,当今世界的宗教尽管“外衣”已有所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动摇,马克思宗教观所内在蕴含的理论内涵、认识宗教的方法、一般规律至今仍具有科学性,依然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行动指南。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宗教观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选择马克思宗教观进行研究的背景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围绕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马克思宗教观所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随后阐明了本文研究所遵循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时代背景方面,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对封建神学统治造成的冲击以及宗教思想对无产阶级思想纯洁性的干扰;在理论渊源方面,主要阐述了对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直接影响的伊壁鸠鲁、鲍威尔以及费尔巴哈等人的宗教观。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社会功能和消亡条件四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在宗教根源方面,马克思从自然、社会、认识三个层面全方位揭示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的恐惧,阶级压迫造成的社会苦难以及人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宗教的本质特征方面,马克思揭示了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宗教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性的特征。在宗教的社会功能方面,马克思辩证探讨了宗教的社会功能,不仅批判了宗教对人鸦片式的精神麻痹和作为政治工具的消极性,也客观阐述了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宗教的消亡条件方面,马克思认为宗教必然消亡,并论述了宗教消亡的条件不仅在于消灭私有制,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
第四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理论意义。首先,马克思宗教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宗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其次,宗教观是宗教学研究的内核,有什么样的宗教观就有什么样的宗教学。马克思宗教观对我国宗教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制定当然也要以马克思宗教观为依据,马克思宗教观是我国宗教政策的科学理论来源。
第五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现实启示。首先,要客观认识宗教存在现实合理性。其次,马克思揭示了宗教在心理调节、道德教化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积极社会功能。因此要积极利用宗教的积极因素,通过将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相融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统一战线方面的积极作用。再次,宗教消亡的根本条件是恢复人的现实性,尽管其完全实现在当前不能一蹴而就,但依然可以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量变过程。最后,对出现的质疑马克思“宗教消亡论”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论证了马克思宗教观的正确性。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宗教观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选择马克思宗教观进行研究的背景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围绕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马克思宗教观所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随后阐明了本文研究所遵循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时代背景方面,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对封建神学统治造成的冲击以及宗教思想对无产阶级思想纯洁性的干扰;在理论渊源方面,主要阐述了对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直接影响的伊壁鸠鲁、鲍威尔以及费尔巴哈等人的宗教观。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社会功能和消亡条件四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在宗教根源方面,马克思从自然、社会、认识三个层面全方位揭示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的恐惧,阶级压迫造成的社会苦难以及人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宗教的本质特征方面,马克思揭示了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宗教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性的特征。在宗教的社会功能方面,马克思辩证探讨了宗教的社会功能,不仅批判了宗教对人鸦片式的精神麻痹和作为政治工具的消极性,也客观阐述了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宗教的消亡条件方面,马克思认为宗教必然消亡,并论述了宗教消亡的条件不仅在于消灭私有制,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
第四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理论意义。首先,马克思宗教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宗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其次,宗教观是宗教学研究的内核,有什么样的宗教观就有什么样的宗教学。马克思宗教观对我国宗教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制定当然也要以马克思宗教观为依据,马克思宗教观是我国宗教政策的科学理论来源。
第五部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现实启示。首先,要客观认识宗教存在现实合理性。其次,马克思揭示了宗教在心理调节、道德教化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积极社会功能。因此要积极利用宗教的积极因素,通过将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相融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统一战线方面的积极作用。再次,宗教消亡的根本条件是恢复人的现实性,尽管其完全实现在当前不能一蹴而就,但依然可以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量变过程。最后,对出现的质疑马克思“宗教消亡论”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论证了马克思宗教观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