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且发病率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本实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探讨口腔扁平苔癣发病的基本情况及与多种饮食习惯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在正常颊黏膜组织、糜烂型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颊癌组织中的染色情况,观察CD34染色的微血管密度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1配对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的160例口腔扁平苔癣患者为研究对象,160例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的同期非口腔黏膜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口腔扁平苔癣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选择1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和10例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选取同期10例颊鳞癌及10例因外伤需切除部分颊部组织的病例,四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差异。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并且采用VEGF染色上皮,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口腔扁平苔藓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调查显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女性多发,发病高峰年龄为40-59岁,77.5%的患者就诊时间在患病后4-12个月内,发病类型以糜烂型最为多见。辛辣饮食(OR=3.473)、胃炎(OR=3.134)、硬(OR=2.535)、烫(OR=2.122)、烟熏食品(OR=1.741)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VEGF在正常颊粘膜中几乎不表达,但在糜烂型,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及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达90%。四组的微血管密度经秩和检验分析,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颊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颊癌与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之间的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组其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病例组。结论本研究发现,性别、年龄、胃炎、长期食用辛辣、过硬过烫的食物及烟熏食品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密切相关,口腔扁平苔癣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就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以糜烂型最为多见,大多数患者未能在发病后及时就医,而是反复多次发病且病情迁延不愈、患处有明显糜烂及疼痛症状才就诊治疗。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组其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病例组,提示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四组的微血管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正常组、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鳞癌组,且无论糜烂型还是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的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的微血管密度,说明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组织中有微血管密度增高的现象,且微血管密度与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