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三唑类药物,对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高效广谱的抗真菌活性能够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合成,并能透过脑屏障。氟康唑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曲霉菌感染、脑膜炎隐球菌感染、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从配位化学角度分析,氟康唑药物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配体,它含有五个潜在的配位原子,结构具有较高的对称性,且配位能力较强:两个三氮唑环4–位上的N原子桥连金属离子,而处于2–位上的N原子和羟基上的氧原子可以与金属进行螯合。氟康唑药物潜在的配位构型为晶型的合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论文以氟康唑药物作为配体,分别与四种金属的六种金属盐反应,同时引入第二配体丁二酸,反丁烯二酸,丙二酸,5–羟基间苯二甲酸,设计合成了13例结构不同的氟康唑药物新的晶型,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表征。这些晶型受到反应条件、阴离子、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总结了氟康唑药物新的晶型的配位规律、结构特点,以及影响氟康唑配位多聚物结构的因素,对进一步设计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氟康唑一水合物的合成,对其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做了测试,发现其在一般的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是难溶于水、四氯化碳、环己烷、乙醚、石油醚等溶剂。采用多种方法对它的晶型进行了制备,并表征。第二部分是利用氟康唑药物为原料,制备合成出13例氟康唑新的晶型。采用Cu(NO3)2,Cu Cl2引入金属Cu(II)离子得到化合物1,2,6,均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与2中,氟康唑上羟基氧脱去质子,使得氟康唑三氮唑环2–位上的N原子和羟基氧原子与金属Cu(II)离子螯合,形成零维结构;化合物6中氟康唑桥连金属离子形成一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O–H···Cl氢键构筑成二维结构。化合物3–5则通过引入Cu Cl2与丁二酸,合成出0D,1D,2D结构的三例化合物,分别结晶于三斜、三斜、单斜晶系,P–1、P–1、P21/c空间群。化合物3中丁二酸仅作为终端配体参与配位,通过氟康唑桥连形成双核铜单元。化合物4中,其中一结构单元由氟康唑桥连形成一维结构后经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而另一结构单元由氟康唑桥连形成双核铜再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并填充于二维层之间,由氢键最终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5由氟康唑与金属离子形成40元大环结构,大环单元横纵依次交替排列联结形成二维层,丁二酸桥连层与层形成二维双层结构,而后通过氢键构筑三维网络。化合物7–10引入Cd(NO3)2作为金属盐,同时以反丁烯二酸,丙二酸,5–羟基间苯二甲酸作为第二配体,以及不含有第二配体的,共计合成4例化合物,分别结晶于三斜、单斜、单斜、三斜晶系,P–1、P21/c、P21/c、P–1空间群。其中7–9为2D结构,化合物8与9中反丁烯二酸与丙二酸仅作为终端配体参与配位,从拓扑角度分析,若考虑氢键的作用,他们表现出相似的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82)(4·85)。同样化合物7通过C–H···F氢键形成三维网络,其可表示为(3,3,5)–节点网络的(4·6·8)(4·64·84·10)(63)拓扑。化合物10为一维链结构。化合物11–13通过引入Mn SO4,Co(NO3)2与氟康唑共同构筑形成三个一维结构,均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本论文利用MTT实验法初步测试了氟康唑基Cd(II)配位聚合物7–9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数据显示其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不大。因此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