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在我国接近0.2‰,仅次于胃癌发病率,严重危及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化疗作为目前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治疗效果却还远未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究其原因既包括现有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毒副反应大,又有肿瘤细胞易被化疗药物诱导产生耐药性等。基于这样的治疗现状,寻找新的肝癌治疗药物,制定新的化疗方案已成为当前肝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瓦博格效应是由德国的生物化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博格(Otto Heinrich Warburg)于1924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该效应指出肿瘤细胞即便是处在有氧环境中也会更倾向于利用无氧糖酵解的代谢途径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这一点与正常细胞主要通过有氧代谢获得能量的代谢特点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一效应的提出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同时更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即我们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采取糖酵解抑制治疗。试想如果我们应用糖酵解抑制剂治疗肿瘤,那么在治疗过程中这些药物将主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影响极小,从而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效果。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它能够特异性的抑制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的作用,从而可以影响整个糖酵解途径的代谢。基于对瓦博格效应的理解,人们逐步认识到2-DG的这一糖酵解抑制作用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一些相关的研究在近年来纷纷开展。目前已开展的一些研究表明2-DG能够较好的抑制胰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还可作为放疗的辅助用药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三代的铂类化疗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线化疗药物。相关研究显示奥沙利铂可以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形成链内和链间的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抗肿瘤活性。目前奥沙利铂不仅被用于结直肠癌等的治疗,而且在针对肝癌的临床应用中也具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目前有关2-DG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以及其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具有怎样疗效还未见有文献报道,因此本实验拟从体外细胞学角度了解2-DG单药及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情况,并探讨2-DG的作用机制是否与caspase3的活性变化有关,以期能够为肝癌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1.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由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将该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放入37℃、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2.通过MTT法检测2-DG与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时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计算协同作用q值了解两药联合应用时是否能够产生协同作用。3.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干预后肝癌细胞的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4.用caspase3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试剂盒测定药物干预后caspase3的活化情况。结果:1.2-DG和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对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2.2-DG单药作用可使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L-OHP单药应用主要使该细胞阻滞于S期,联合用药后,该细胞被阻滞于S及G2/M期;2-DG与L-OHP均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大于单药组。3.两药物干预后,肝癌SMMC-7721细胞中的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结论:2-DG可以明显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与L-OHP联合应用具有较两药单独应用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活性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