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退行性变是常见的一种腰椎退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的不适及疼痛。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其趋势愈加年轻化,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手术并不是其首选的方法,因为手术并发症较多,其长期疗效尚不明确。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仍是腰椎退行性变的最佳治疗方案。腰椎后部结构的解剖形态改变是否足以压迫神经、脊髓,从而引起腰腿痛的症状,及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目的]通过测量分析腰椎后部的解剖结构,以期为临床腰椎退行性变的治疗及改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分别在腰椎上进行骨性测量及影像学测量,并进行以下研究:①腰椎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相关性。②成人腰椎椎间孔的骨性测量。③成人腰椎终板冠状面后缘解剖形态学分析及临床意义。[结果]1.两侧的腰椎椎弓根的长度、两侧腰椎侧隐窝的长度从L1到L5呈递减趋势;腰椎椎管的正中矢状径和腰椎椎管的横径L1~4递减。两侧腰椎椎弓根的长度与相对应的腰椎侧隐窝长度在L3、L4、L5节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L3~4腰椎椎间孔平均高度依次为(19.27±1.78)mm,L4~5为(17.45±1.88)mm,L5~S1为(14.01±1.38)mm;L3~4腰椎椎间孔的最小矢状径为(9.39±1.45)mm,L4~5为(8.33±1.60)mm,L5~S1为(10.16±2.09)mm;L3~4腰椎椎间孔最大矢状径为(11.14±1.28)mm,L4~5为(10.95±0.85)mm,L5~S1为(11.13±1.17)mm。在L3~4、L4~5、L5~S1,椎间孔高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时,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L3~4、L4~5、L5~S1,腰椎椎间孔最小矢状径在正常高度椎间盘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椎间盘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将腰椎上、下终板分为3型:Ⅰ型,凹形;Ⅱ型,平型;Ⅲ型,凸型。在L1、L2、L3,上、下终板主要以凹型为主,在L5,上终板则以凹型和凸型为主要类型。在上终板L2,LLu、LRu、LMu与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下终板L3,LLL、LRL与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L3、L4、L5,腰椎椎弓根长度与同侧腰椎侧隐窝长度有关,而与腰椎椎管的正中矢状径、腰椎椎管横径关系不明显。2.腰椎椎间孔最小矢状径的大小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较大;而腰椎椎间孔最大矢状径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较小。3.L1~4上、下终板的主要类型为凹型,而L5上终板主要为凹型和凸型,下终板主要为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