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形成过程中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和相关成矿系统,以28°30′N划分为南北两段,虽然南北义敦岛弧岩浆活动时限、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成因相似,但是有关晚三叠世区域成矿差异性的机理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论文聚焦义敦岛弧南北段晚三叠世金属成矿差异性机理,以北段稻城花岗质岩体为研究重点,探讨稻城花岗质岩石与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大地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岩浆起源,剖析岩浆混合作用,厘定岩浆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对比稻城非成矿岩体和普朗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揭示晚三叠世岩浆源区的氧逸度差异是区域成矿差异性的根本原因。稻城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是215.3±1.8 Ma,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锆石U-Pb年龄是214.2±1.4 Ma。花岗质岩石具有富碱,贫钙,低Mg、Cr和Ni,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81.0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低硅,高铝,富镁铁,属于准铝质(A/CNK=0.820.98)。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与花岗质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与典型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一致。花岗质岩石的Zr/Hf为27.536.9,接近于地壳和幔源岩石的比值。εHf(t)值为-9.1-2.7,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921.25 Ga,花岗质岩体的母岩浆起源于晚三叠世岛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具细粒结构,发育石英眼构造、针状磷灰石和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MgO、Al2O3和Fe2O3含量与SiO2含量呈线性负相关,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是由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形成。稻城非成矿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温度稍高于普朗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稻城非成矿花岗质岩石与普朗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相比其侵位深度和氧逸度更浅、更低。稻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Ce4+/Ce3+的平均值为3.53,较低的氧逸度(△FMQ=-10.84)。普朗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中锆石Ce4+/Ce3+的平均值为52.10,较高的氧逸度(△FMQ=2.80)。义敦岛弧南段含矿岩体的氧逸度明显高于北段不含矿岩体的氧逸度,高氧逸度的岩浆有利于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