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而收入不平等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3:1。这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连续两年降至“3”倍以下,城乡收入结构有优化的迹象,但相较而言仍然很高。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支撑以往经济发展的两种因素,即人口红利和库兹涅茨效应将会逐渐消失。包含技术和组织管理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也势必会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分配问题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显得很有必要。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全要素生产率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更精确,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证部分则基于2001年至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首先利用省际相关数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Moran’I指数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 Moran’I指数均为正值,验证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假说。其次,通过模型的选择和检验,终选取空间杜宾模型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结果显示rho值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再次验证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性的假设。最后对空间杜宾模型的效应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直接效应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为正数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本地区TFP的提高会扩大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效应方面,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也为正,表明邻近地区TFP的提高也会扩大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课题组和上海师范大学黄学辉课题组合作完成的“应用多套群体解析杂交稻粒型和垩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经济与文化互动的过程。文化是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生要素,然而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文化
本文以国家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视角,首先介绍了贸易互补性的相关理论基础,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和产能过剩的角度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宏观背景。随后对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