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地热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引起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泵耗大、热贯通等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热贯通主要采用实践经验的方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并且,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和高效利用涉及到岩层的沉积环境、岩层热物性、水文地质参数、地球化学、地热能等多个学科领域。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黄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地热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引起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泵耗大、热贯通等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热贯通主要采用实践经验的方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并且,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和高效利用涉及到岩层的沉积环境、岩层热物性、水文地质参数、地球化学、地热能等多个学科领域。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黄骅、海兴地区1:50000环境地质调查》对黄骅地区第Ⅳ含水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野外抽水试验、水样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地下水流场、地下水温度场、地球化学特性。并探讨地下水源热泵机组冷流体回灌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初步划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对研究区域地下水的第Ⅳ含水组进行水文地质调查。通过钻孔取芯和野外抽水试验,得到重点区域岩层分布特性和水文地质参数。HHSW04-01钻孔含水层厚度和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57.6m、39.6m、80.1m、37.5m和2.2m/d、2.7m/d、3.3m/d、2.0m/d。随着降深的增加,影响半径逐渐增大,单位涌水量逐渐减小。单位涌水量在1.6-3.9L/(s·m)之间,属于强富水性。地下水p H值为7.9-8.3,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其次是HCO3-Na和SO4-Na型水。(2)采用阳离子温度计对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靶区的储层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温梯度为2.9-4.3℃/100m;热储层能达到的温度或地热水曾经达到的温度为51-60℃,地热流体循环深度约为1105-1315m,属于低温地热资源中的温热水。(3)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域第Ⅳ含水组地下水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2010年0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2017年12月为现状的地下水开采量分析对研究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未来5年地下水水流场概况,为水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域划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单井开采流量越小,降深越小,易趋于稳定。在相同抽水流量下,小流量、小降深间断性抽取,对含水层水位影响较小;研究区域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西北部和南部地区;西南地区受沧州市东部工业区地下水开采的影响,地下水水位补给困难;西北部地区引用黄河水,停止对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位恢复比较明显;东部地下水开采较少,地下水位变化较小,海平面以下地下水基本呈滞留状态;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集中在市区周边和工业区附近,降深将在5-10m,属于开采疏干型。(4)通过分析重点区域热贯通过程中对含水层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地下水流场、温度场变化、化学场、以及未来五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初步划分水源热泵系统的适宜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钻孔HHSW01所在的南部沿海地区地下水温度相对较高、水位埋深较浅、渗透系数大、富水性、出水温度相对较高、回灌对温度场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属于研究区上游区域,是实现水源热泵机组经济、高效、稳定运行的适宜区域。
其他文献
磷化处理是指工件接触酸性磷酸盐溶液,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膜层。磷化是提高碳钢耐腐蚀性的常用化学处理方法之一。以往磷化处理液中多包含亚硝酸根、镍离子等物质,磷化反应时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且存在沉渣多、磷化效果差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磷化促进剂,升级传统磷化工艺势在必行。黑磷纳米片因其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离子吸附能等特点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黑磷纳米片加入磷化液中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因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和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已被广泛应用到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等热端部件。通过在单层TBCs上增加阻碍层、抗腐蚀层或扩散阻挡层来构成双层TBCs,可有效提高涂层的抗腐蚀、抗氧化等性能,因此双层结构TBCs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揭示单层TBCs和双层TBCs在1100℃高温氧化和热震过程中热生长氧化物(Therm
风电是全球最具有前景的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风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为我国节约了很多资源。目前,定期对风电塔筒壁面进行检修维护已经成为了一项巨大的工程。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效率非常低、成本高,而且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是必然的趋势。对于检测爬壁机器人在风电产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能确保工人的安全。检测机器人控制技术研
信号分析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停演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辅助分析科技。在当前的车床性能测试领域中,信号分析技术可以通过需求进行目标的信号特征数据采集工作,并通过相关的运算手段或分析手段,将所采集到的信号特征数据转换或转变成所需要的信号形式。因此,在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将信号分析技术在车床性能测试领域完全符合当前超精密工业生产的客观需求。本课题通过对沈阳车床厂生产的CW系列卧式车床运行
步行作为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始终是城市居民参与城市交通的重要形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了人口在城市的聚集,大规模的行人交通基础设施也随之兴建。行人交通是现代交通学科的重点研究内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行人建模研究和常态下行人动力学研究有利于科学掌握行人运动的内在机理和演化规律,为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优化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为实现模型对常态下行人交通行为更准确的描述,本文对原始社
异响是汽车NVH性能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描述一种由低频振动引起的高频的不正常的噪声。80%以上的异响问题主要是由于内饰件之间的相互敲击(咔嗒声)或摩擦(吱吱声)造成的,仪表板是汽车最主要内饰系统之一,它的异响问题也是内饰系统重要的异响来源之一。由于仪表板靠近驾驶员位置,驾驶员对其产生的异响噪声有着更加直接与清晰地体验,异响容易造成顾客对驾驶环境的厌烦感,甚至会使顾客对整车的品质产生怀疑。因
整车疲劳耐久性能开发周期日益缩短,现已逐步演变为前期CAE分析,后期台架与道路试验共同验证的基本流程。在开发前期,零部件疲劳耐久分析需要输入基于真实耐久路面的边界载荷,整车疲劳载荷分解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某乘用车项目在实际产品开发中的疲劳载荷分解工作开展研究。研究建立了基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轴耦合道路模拟器的虚拟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并以整车在试验场采集的载荷谱为模型输入条件,提取车辆模型的部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