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肝损伤在诸多急性临床病例中屡见不鲜,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急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肝脏自身在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方面出现严重代谢失常,最终机体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多种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但是,急性肝损伤这种疾病的治疗现状尚未得到本质的改善。所以开发一种治疗急性肝损伤新方法,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干细胞技术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手段也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这种干细胞治疗策略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因素,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其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模式。特别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取材、培养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在急性肝损伤治疗方面,BMSCs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急性肝损伤的过程中,氧自由基对肝细胞DNA结构以及其他代谢过程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了急性肝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作为维生素家族的一员,维生素C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效应,对氧自由基的损伤也起到了较好的抵抗作用。这一生物学特性,使这种小分子化合物具有了缓解急性肝损伤病程,抑制肝损伤程度,从而具有了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应用潜能。本实验研究,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C对急性肝损伤进行治疗,分别在大鼠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观察治疗效果,在抑制肝损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且二者联合应用呈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实验采用四氯化碳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C作用于大鼠急性肝损伤,在大鼠体内、体外水平上对急性肝损伤程度的改善进行观察。在体内实验中,BMSCs(2.5×106cells/kg)联合维生素C(200mg/kg)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肝功能和肝指数方面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病理学改变上,联合治疗组的肝脏组织在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和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得到有效缓解。对各组肝脏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脏炎性指标)、溴脱氧尿苷(BrdU,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的肝脏组织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并且,联合治疗组TNF-α表达明显下降,说明维生素C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损伤部位迁移并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炎性作用。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肝脏内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均有所下调,而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维生素C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肝脏内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维生素C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维生素C浓度升高促进作用也随之增强。该结果说明了维生素C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优化作用。综上所述,BMSCs联合维生素C在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方面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维生素C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起到一定优化作用。所以,本课题不仅开发了一种针对急性肝损伤的新型生物治疗模式,而且,基于Vc的经济性和BMSCs的易获取、低毒副作用性,该治疗模式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