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是治疗咯血的有效方法,多用于急性大咯血的抢救,而在小量咯血治疗中应用一直较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小量咯血为自限性,保守治疗一般可暂时止血。另一方面,以往受技术条件限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率低且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反复发作的小量咯血患者,内科治疗仅暂时有效,却不能有效控制咯血复发。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进步(支气管动脉CTA技术的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的普及、对比剂更新换代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率上升,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介入治疗应用于小量咯血的可行性增加。但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并不多。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复发性小量咯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反复少量咯血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观察支气管动脉形态学特征,并查找可疑非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动脉)。随后行支气管动脉及可疑非支气管动脉DSA检查,发现出血责任血管后行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治疗。统计DSA检查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增粗的病例数量、存在体-肺循环分流的患者数量。与同时期完成的42例中-大量咯血介入治疗病例的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比较。统计小量咯血组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39个月,结果与41例经内科治疗的复发性小量咯血病例的随访结果比较,分析介入治疗的中远期效果。结果行统计学处理,判断差异可信度。结果:小量咯血介入治疗组,DSA检查显示,68.4%(26/38)患者发现支气管动脉增粗。中、大量咯血介入治疗组,支气管动脉增粗者占88.1%(3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量咯血介入治疗组有效率92.1%(35/38),小量咯血内科治疗组有效率87.8%(36/41),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其中9例肿瘤性频繁小量咯血,内科治疗无效,经介入治疗后7例止血有效。所有病例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非肿瘤性小咯血病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1年控制率85%,2年控制率71.4%。非肿瘤性内科治疗组1年和2年咯血控制率分别为60.5%和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非肿瘤性小量咯血,介入治疗中远期控制效果优于内科治疗。2.对内科不能控制的的肿瘤性小量咯血,介入治疗依然有效,可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3.小量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可能预防大咯血的发生。4.随着相关技术的进展,限制咯血介入治疗的因素减少,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用于反复小量咯血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