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科走向综合——我国初中阶段科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研究如何在中国初中阶段推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导言部分,首先交待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然后在归纳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综合科学课程定义和提出综合程度指数的基础上,给出了该论文对分科科学课程和综合科学课程的界定,认为它们间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所属各部分内容间是否有实质性的整合.论文主体部分的前三章,主要探讨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前提性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如何认识初中科学课程目标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初中科学课程,那么科学课程必须将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该论文用因素分析法归纳出十二种有代表性的科学素养定义中的五个基本因素,提出一个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科学观念三个维度的科学素养三维模式,作为该论文的研究基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根据科学素养三维模式来分析中国传统分科科学课程和综合科学课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综合科学课程取代分科科学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近代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中科学课程以分科方式设置有其历史根源.在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维度上,传统分科科学课程割裂具有内在联系的各学科知识、把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对立起来,各门学科无法统筹考虑使初一和初二年级间课程内容的抽象水平梯度(GLOA)过大造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中的多数初中生面临着"认知鸿沟",也使各学科内容前后失配,传授的多为"惰性知识".综合科学课程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在科学知识维度上,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重视内容的个人适切性和社会相关性,避免科学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对立,有效地消除知识割裂;删除许多过于"专、深、偏"的科学概念,整体考虑各学科内容,有助于降低各年级间过高的GLOA,避免学生形成"认知鸿沟",还能够消除内容的前后失配;综合课程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作者引进的概念结构图和RFS图可以充分地展示出这个优势.论文主体的后两章,主要探讨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操作性问题--"如何实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第四章论述落实综合科学课程理念最为关键性的环节--课程设计(具体的层次上).第五章通过分析浙江省、上海市和新世纪全国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三种不同推行模式的利与弊,揭示出改革顺利进行的四个必要条件.在结语部分,作者给出推进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条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评价。首先从教师评价的重要性出发,指出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接着分析了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特点,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全面深刻、求真务实,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调查了台北市重点校人数259人和一般校的学生人数250人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比较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的中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总分
↑舒适性和静音性出色rn↓动力还需再加强rn外观前卫却也平易近人rn还记得当我还在上高中时,一辆好似从外太空驾临的汽车进入到了我的视线,尽管以我当时的审美水平看来,那酷
期刊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饭后,血液循环量增加,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脑袋飘飘然,就如同“烟民”们描述“神仙”一样的感觉。实际上,饭后吸一支烟,比平 A
本文研究了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本文首先从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现状分析上入手.在第二章探讨了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建立的背景、制度的组织结构和监控与财政维持,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河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入手,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并
在介绍最新研制的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人机交互系统,包括上位机焊接参数管理专家系统、焊接参数液晶输入输出模块、焊接参数手控盒输入输出模块.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