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研究如何在中国初中阶段推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导言部分,首先交待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然后在归纳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综合科学课程定义和提出综合程度指数的基础上,给出了该论文对分科科学课程和综合科学课程的界定,认为它们间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所属各部分内容间是否有实质性的整合.论文主体部分的前三章,主要探讨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前提性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如何认识初中科学课程目标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初中科学课程,那么科学课程必须将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该论文用因素分析法归纳出十二种有代表性的科学素养定义中的五个基本因素,提出一个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科学观念三个维度的科学素养三维模式,作为该论文的研究基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根据科学素养三维模式来分析中国传统分科科学课程和综合科学课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综合科学课程取代分科科学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近代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中科学课程以分科方式设置有其历史根源.在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维度上,传统分科科学课程割裂具有内在联系的各学科知识、把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对立起来,各门学科无法统筹考虑使初一和初二年级间课程内容的抽象水平梯度(GLOA)过大造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中的多数初中生面临着"认知鸿沟",也使各学科内容前后失配,传授的多为"惰性知识".综合科学课程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在科学知识维度上,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重视内容的个人适切性和社会相关性,避免科学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对立,有效地消除知识割裂;删除许多过于"专、深、偏"的科学概念,整体考虑各学科内容,有助于降低各年级间过高的GLOA,避免学生形成"认知鸿沟",还能够消除内容的前后失配;综合课程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作者引进的概念结构图和RFS图可以充分地展示出这个优势.论文主体的后两章,主要探讨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操作性问题--"如何实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第四章论述落实综合科学课程理念最为关键性的环节--课程设计(具体的层次上).第五章通过分析浙江省、上海市和新世纪全国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三种不同推行模式的利与弊,揭示出改革顺利进行的四个必要条件.在结语部分,作者给出推进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