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认同关系到人们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反思及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群体或者个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在一定社会环境及其生存状态下,对其职业身份、工作环境和教师群体的认同和接纳程度,其关注的是教师心理和身体的体验。教师身份认同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存状况,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反之,就会产生相应的负面效应。本文以S省为例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厘清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概念、基本内容和特点、理论基础、重要意义以及教师身份认同的历史演变。其次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为使研究更具有详实性,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中小学心理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教师身份认同的二大内容,即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为维度,调查其身份认同实际情况。在三大内容里,笔者又进行了划分,即从自我接纳、角色定位、主观幸福感、专业认同、社会阶层、经济待遇、职业价值等维度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社会认同程度偏低、专业培训落后、经济待遇满意度偏低及从教信念不坚定等的影响,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存在着自我认同度不高和社会认同存在困境的两方面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提出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形成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社会地位;合理定位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社会身份,形成良性舆论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情感;制定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师评价制度,提高其群体归属感;健全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管理制度,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中小学心理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追求专业卓越的积极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