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化在锂电池非标设备制造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深植科学管理理念,夯实企业基础管理,规范企业管理秩序,改善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的工作行为,推动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标准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系统梳理各项管理活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内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制造类企业改革的深化,诸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试图通过标准化管理来削减管理流程,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制造企业依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所构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未全面落实到实践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导致有限的管理资源被不断分散,各项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出“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势,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中国是全球3C电子消费和出口大国,3C消费锂电池市场国内企业的份额较高。日本和韩国则占据着锂电产业的高段位置,在高端消费锂电池和动力电池上,掌握较高的技术,大幅度领先国内的企业。从近两年的市场份额来看,日本动力电池产销大幅度提高,使消费电子下滑的情况下,市场份额维持稳定。韩国随着三星手机销量的下滑,份额出现下降。中国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非标设备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提高,锂电池非标设备制造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正因如此,锂电池非标设备制造企业必须从内部管理体系着手,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应对来自多方面的发展风险。基于这一认知,本文以某锂电池非标设备制造企业为例,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应用问题展开系统分析。首先,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情况,明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其次,介绍标准化管理理论和非标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理论,并引出SDCA循环理论,为全文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再次,重点分析某锂电池非标设备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提炼出其在组织管理制度体系、管理者认知、信息整合和实施资金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设计,建立技术、管理和工作三大标准体系,采用SDCA循环理论进行设计,确保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最后,针对某锂电池非标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中的问题,结合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出针对性的保障建议,确保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