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交换膜(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PEM)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是决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Performance)、寿命(Lifetime)与成本(Cost)的重要因素。当前,燃料电池的产业应用在膜方面的技术障碍主要是质子交换膜较低的面电导(Area conductance)以及使用过程中低的耐久性(Durability)。采用多孔聚四氟乙烯(ePTFE)增强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取代广泛使用的均质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被认为是改善这两大技术难点的有效措施。然而,由于全氟磺酸聚合物(Perfluorosulfonic acid polymer,PFSA)与多孔聚四氟乙烯界面特性的差异,作为质子传导材料的全氟磺酸聚合物在作为增强基体的ePTFE中的完全填充十分困难,这大大降低了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能力和抗气体渗透能力(gas crossover),同时界面不完全复合的结构缺陷也给质子交换膜的稳定性(Stability and Durability)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在提高质子交换膜的耐久性和寿命方面,由于缺乏对质子交换膜退化机理(Degradation mechanism)的系统研究和基于失效机理的有效解决措施,目前取得的进展尚不能满足燃料电池实际运行的需要。本研究从改善增强型质子交换膜(PFSA/ePTFE composite PEM)的复合结构和深入理解膜的失效机理入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分解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质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与制备研究。质子交换膜的另外两个重要应用方面是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Elevated temperature PEM fuel cell)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本论文针对提高膜的高温保湿Water-retention)能力和抗甲醇渗透(methanol-blocking)能力,对质子交换膜进行了适合于这两类电池的改性原理和制备技术的研究。论文取得进展如下:(1)减小ePTFE基体膜毛细孔内部的气体压力是制备质子传导树脂完全填充的增强型复合质子结构的最有效措施。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PFSA/ePTFE复合质子交换膜十分致密的,H2渗透率比常压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小60%。常压下难以制备致密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与多空基体的内部压力有关。在设计的PTFE/Nafion毛细管实验中,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和毛细管的直径都不能有效地提高溶液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Capillary rise),这是由于随着溶液填充量的增加,毛细管内部气体压力相应增大的缘故。当毛细管内部的初始气体压力下降到5×102 Pa时,溶液可以填充98.2%的毛细管体积。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剂含量难以对溶液的Capillary rise产生很大影响还与溶液的毛细管行为有关。这是因为含表面活性剂的毛细管上升是一个新月形液面(liquid meniscus)在毛细管中涂抹表面活性剂,紧跟着一个液柱(liquid column from the capillary bottom to themeniscus)推动溶液在毛细管中前进的过程。因此,表面活性剂在新月形液面、液柱和本体溶液中的浓度梯度下降:Ci,meniscus<Ci,colunm<Ci,solution。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本体中的浓度有限,具有临界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而新月形液面要涂抹表面活性剂的面积与毛细管中溶液体积的比例反比于毛细管孔径(capillary radius)。随毛细管孔径下降,新月形液面中表面活性剂的量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当孔径小于一定程度时,即使增加本体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新月形液面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还是趋近于0,对提高Capillary rise影响不是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接对PTFE基体进行改性,使之转变为界面亲水结构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本研究对PTFE基体进行自由基攻击并接枝官能基团的方面有效提高了PTFE基体的亲水性,在常压下制备出了相对致密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但是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内部气体在毛细管作用力下的析出(gasescape)会在膜表面局部形成细小的气孔。因此制备的膜相对与在减小毛细孔内部气体压力状态下制备的膜来说,填充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2)质子交换膜失效的退化机理是:在自由基攻击下,膜树脂高分子缺陷末端的C原子脱落;脱落后相临的C原子成为缺陷末端,如此往复导致高分子重复单元的脱落;重复单元脱落累计到一定的尺度后可以在质子交换膜上形成小孔;小孔在溶胀应力作用下增大,导致质子交换膜气体渗透从而使质子交换膜失效。因此,减小质子交换膜中缺陷基团的含量,同时减小膜的溶胀应力是提高质子交换膜耐久性的有效措施。本论文采用热交联缺陷基团的方法提高质子交换树脂的化学稳定性,并将树脂固定在PTFE多层多孔结构中,使质子交换膜的溶胀应力相对于均质膜的3.1 MPa下降到0.6 MPa(90 oC,饱水状态到25RH%湿度转变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3)采用硅氧化物在不同pH条件下表面电荷可以正负转换的原理,在硅前驱体成核长大的过程中通过质子传导聚离子与氧化硅的静电自组装形成了聚离子包裹无机纳米粒子的胶体复合结构,其中无机纳米粒子的尺寸为3/4nm。以此为前驱体制备了无机保水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和无机/聚合物界面相容性良好的高温保水质子交换膜。在5wt%的含量下,保水质子交换膜在60 oC、10h干燥后水合系数为7.02,5倍于均质质子交换膜。良好的保水能力使这种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低湿度与高温工作性能,在60 oC、完全干燥条件下600mA/cm2运行340 min电压下降速度为0.29 mV/min;在100 oC、~50RH%增湿条件下600mA/cm2运行750min电压下降幅度为0.12 mV/min,优于均质膜。(4)依据甲醇对全氟质子交换膜的渗透是通过表面磺酸根团簇(φ-4nm)扩散的原理,采用定向堵塞的方法大幅度地减小了质子交换膜的甲醇渗透率。研究中合成了~1.8nm的阳离子修饰纳米Pd颗粒,实现了在负电荷的质子交换膜表面磺酸根团簇上的定向自组装。组装48h后,金属颗粒载量为1.6~1.8μgcm-2,甲醇渗透从340 mA/cm2下降达到28mA/cm2.自组装膜组装成单电池后,电池时的开路(OCV)和输出性能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