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width,RDW)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乃至正常人群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相关,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然而,尚没有关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的研究。本文通过此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RDW及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方法: 1.收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1年9月份至2012年9月份119例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入院的患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及相关病史、RDW、血细胞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肝肾功能、血糖、血脂、D-二聚体(D-dimer,DD)、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等及所有患者入院14天时RDW水平情况。1.1根据是否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9例,对照组为行内科一般治疗(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1.2根据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首次红细胞分布宽度中位数检测结果13.6%,将所有患者分为高RDW组与低RDW组,高RDW组62例,低RDW组57例。 2.随访所有患者至2013年9月30日或发生一次心血管不良事件为止,观察期间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并观察各组患者在其随访期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无差别。 3.对各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主要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与RDW进行相关分析,继而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与RDW相关的指标。 4.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RDW变化有无差别。 5.观察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AMI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随访期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果: 1.随访所有患者至2013年9月30日或发生一次心血管不良事件为止,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3例。其中,实验组发生8例,对照组发生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RDW组发生17例,低RDW组发生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基本资料及入院主要相关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后,实验组RDW水平较入院时下降3.43±0.55,对照组RDW水平较入院时下降0.66±0.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高RDW组在年龄、糖尿病史、肾脏衰竭史、心力衰竭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hs-CRP、c-TnⅠ、RDW、肌酐(creatinine, Cr)方面高于低RDW组,在LVEF方面低于低RDW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4.AMI患者RDW与年龄(r=0.203,P=0.001)、糖尿病史(r=0.253,P=0.000)、肾脏衰竭史(r=0.207,P=0.001)、Cr(r=0.262,P=0.000)、c-TnⅠ峰值(r=0.286,P=0.000)呈正相关。 5.年龄、糖尿病史、肾脏衰竭史、心力衰竭史和高RDW与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P<0.05)。随着RDW水平的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RDW与AMI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子(P<0.05)。 结论: 1.相较于低RDW的AMI患者,高RDW的AMI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肾脏衰竭史、心力衰竭史、TG、hs-CRP、c-TnⅠ、肌酐指标上较高,在LVEF指标上较低。 2.AMI患者RDW与年龄、糖尿病史、肾脏衰竭史、Cr、c-TnⅠ峰值呈正相关。 3.年龄、糖尿病史、肾脏衰竭史、心力衰竭史和高RDW、未行溶栓治疗均为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子。 4.AMI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随着RDW水平的增加而增加,RDW可以作为AMI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一个客观、辅助指标。 5.相较于内科一般治疗,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更加显著的降低RDW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