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何种汇率制度一直是国际金融界争论的焦点,也是困扰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难题。从19世纪8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就出现了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论,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固定汇率制不再是强制要求,各国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汇率制度。然而在整理RR汇率制度分类的数据中发现,2010年真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只有28个国家,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有67个,而仍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却有91个,同时发现,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固定汇率制相对浮动汇率制具有比较优势吗?究竟影响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的因素有哪些?自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是否仍偏好固定汇率制?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以回答上述问题为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来分析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为了探寻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借鉴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分析与逻辑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整个文章来看,研究内容共分为五章、三部分。第一、二、三章可归为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部分。第一章主要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第二章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着手,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汇率制度选择的传统理论及其发展,主要包括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代表的政策搭配论、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代表的经济结构论、“名义锚”理论以及“害怕浮动”论、两极论等,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以上三章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影响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理论因素有:经济规模、资本的流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程度、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水平、货币政策独立性、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以及经济冲击的性质等等。第四章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文章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22个发达国家和40个发展中国家1973-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以汇率制度的RR分类为基础,建立二元Probit面板数据模型,借助Eviews工具对影响一国固定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了结论,回答了影响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这三个问题。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将研究落实到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上,对近年来我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进行估算。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4年,我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越来越低,2005年的概率直接降为6%,到2014年降为1%。表明我国自2005年7月实行汇改以来,已不再偏好固定汇率制度,正逐步地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本文的创新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较新颖。以往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中没有区分具体的汇率制度,没有对固定汇率制度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选择专门的固定汇率制度来进行实证研究;第二,实证研究模型的深入。本文在相关考察的基础上,利用二元Probit面板数据模型对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的概率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第一,由于衡量产品多样化和金融市场成熟度的指标数据缺失较多,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一政策性变量将其量化的方法较难,本文在实证分析中舍弃了这几个变量;第二,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缺失,只选取了其中一些数据比较完整的国家进行分析,若能将所有国家考虑进去,模型结果将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