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资源型城市,包括煤炭城市、森工城市、石油城市等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在目前我国基本确定的118座资源型城市中,森林资源型城市的数量仅次于煤炭城市居第二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森林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林竭城衰的困难局面,已经到了森林资源枯竭的境地。200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分三批认定了6座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9个森林资源枯竭的享受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县级单位,这些城市和地区都需要实施经济转型。要想打破森林资源枯竭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其中的关键。本文选取了已经被认定的6个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样本,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自1997年到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6个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为目的,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一,对我国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况进行介绍,从总体情况、发展历程、各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几个方面对我国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二,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1997年到2010年以来各个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了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和就业结构状况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展示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状况,找出其中的变动规律。总体来看,在考察期间,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来拉动的,城市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增加,大多数城市反而出现了就业人数下降的趋势,同时还显示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描述的路径;第三,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各城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及比较劳动生产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第四,运用结构偏离度、滞后时间指标来研究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各城市都存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的现象,但就业结构发展的滞后性并不明显;第五,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状态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