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治社会应当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而这种过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法行政的实现程度。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机关,因而也是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行政机关在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问题日渐突现出来,各种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政府部门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弥补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及其他行政监督的不足。传播媒介的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无形的社会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而且对社会权力和公共政策也会形成某种程度的约束和制衡。无数事实证明,新闻舆论监督己成为世界各国保证公共权力正确使用,促进依法治国和遏制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新闻舆论监督被看作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也面临着一系列历史性的转变与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又再次成为新闻界和学术界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话题。在新的形势下探讨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具体对策,更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在第一部分,对新闻舆论监督及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阐释新闻舆论监督及政府行为的涵义,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及特点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在第二部分,对现阶段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状况进行分析。首先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回顾,进而分析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着重对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第三部分,对改进和完善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举措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和研究。就是要改革新闻舆论监督体制,健全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素质,努力营造新闻舆论监督氛围。笔者提出,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应从体制、法制、机制、主体素质和氛围等方面着手,加快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进程,使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