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起旨在调整国际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该体系并没有妥善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使得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战胜国之间,还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都存在种种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虽然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由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减弱,事实上已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称霸世界。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不得不接受美国在海军力量上与其平起平坐的地位,放弃了传统的“两强标准”。在欧洲,基于欧陆势力均衡政策的传统,英国采取了扶德抑法战略。随着德国的复兴和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力图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重新获得失去的海外殖民地是摆脱这种束缚而采取的行动之一。面对德国殖民修正主义的呼声和挑战,英国政府最终选择了对德绥靖,试图以此安抚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避免战争,但事实证明,对德绥靖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英国与德国针对殖民地问题在谈判桌上进行的博弈在两次大战间始终没有中断过。直到二战爆发的前夜,英国政府还在考虑将原德属东非殖民地归还德国,而德国政府出于“修约”的目的,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归还前殖民地的诉求。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殖民地问题没能得到最终解决。但是殖民地问题对两次大战间英德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英国来说,殖民地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英国外交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对象,殖民地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对于德国来说,殖民地问题被认为是《凡尔赛条约》所留下的“悬案”之一。德国人民认为战胜国强加于自身的“战争罪责”和“殖民地罪责”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从魏玛共和国成立初期到希特勒上台前,要求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归还殖民地的宣传活动从没有停止过。但是政府迫于恢复国内经济的压力以及国外势力的影响,并没有过多地在官方外交渠道上提及殖民地问题。随着希特勒的上台,殖民地问题逐渐地由幕后走向台前,到了后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德关系的发展。关于两次大战间英德关系的政治、经济方面,早已有相关学者进行过探究,然而,两国关系中的殖民地问题却很少被人提及。但不可否认的是殖民地问题确实在两国关系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针对该问题的态度,两国也不尽相同。英国在20年代趋于强硬,到了30年代逐渐妥协,而德国则正好相反。希特勒善于利用国内外的各种局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殖民地问题恰好就是其中之一。殖民地问题在国内外引起的讨论成功地分散了英国决策者的注意力,而希特勒恰好利用了这一空隙扩军备战,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退出国联和裁军会议;武装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英国为了求得和平在殖民地问题上连同其他问题不断地对德妥协,最终却迎来了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