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学界将有岛武郎的文学创作归纳为三个时期,对此笔者并无异议,故拙文亦按日本文学的分段法来将有岛武郎的文学创作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可以称为激变期,有岛武郎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加入白桦派在宗教信仰上经历了由笃信基督教到背弃基督教的过程。在第二时期内有岛武郎凭借《一个女人》的发表,在文坛上确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第三个阶段因为与有岛武郎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对岛武郎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父亲在同一年相继去世,直到有岛武郎和记者波多野秋子在軽井沢殉情可以看作是有岛武郎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并且这一时期也是有道武郎创作的高峰期。在拙论中笔者要论述的有岛武郎的童话就属于有岛武郎文学创作第三阶段的作品。这本题为《一串葡萄》的童话集,是有岛武郎在情死的前一年,即1922年发行出版的。童话集包括四篇童话,即《一串葡萄》、《吞棋子的小八》、《溺水的兄妹》、《我的帽子的故事》。其中除了《我的帽子的故事》这篇童话外,均是作者基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而成的作品。所以拙论就将以这三篇体现作者亲身经历的童话为中心着手对其这本童话集进行分析。在有岛武郎的生命历程即将终结的时刻,本身并不是童话作家的有岛武郎的童话作品无疑是他文学活动的最后的一次结晶。《一串葡萄》中的“我”作为这篇童话的主人公登场,“我”得到了老师的关爱,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种关爱使“我”经历了从一个孤独、害羞的少年到健康、向上的少年的转变。合上书,老师的那双宛若大理石般的手仍然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所树立的老师的形象就宛若圣母玛利亚那样,老师用她那博大的爱使我在偷窃事件后从厌恶感、寂寞感和被级友嘲笑的屈辱感中解放出来。《吞棋子的小八》这篇童话以阿婆袒护小八而使同样身为孩子的哥哥有一种失落感开篇,在哥哥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的氛围中结束,是母爱融化了哥哥那颗具有隔阂感的心。《溺水的兄妹》则讲述了在秋季不适合游泳的某天,三个孩子去海里游泳,不幸大浪袭来11岁的妹妹被卷入浪中,妹妹向“我”求救可“我”在情急之下却选择了自救。在“我”上岸后四处寻求救援的同时,另一个伙伴M搬来了救兵救了妹妹。可“我”依然处于对自己良心的责罚中。这三个故事表层上的大体意思就如以上所叙述的,但是作者通过故事又想表达自己怎样一种情感呢。拙论对三篇童话中共通的“爱”进行提取,即《一串葡萄》中老师的“爱”和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母爱以及从“我”的自责感受到的“我”对妹妹的爱来试着对有岛武郎童话中爱的主题进行分析。诚然,这三篇童话都飘着一股浓浓爱意,晚年的有岛武郎在自己的所有童话创作中均以“爱”作为作品的主旋律。然而在拙论中我想要强调的是有岛武郎童话的主题不仅仅是描写爱,而是怎么怀揣一颗爱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们成为坚强、勇敢的人来面对人生路途中的各种困难。从童话的取材来看,《溺水的兄妹》就与《一串葡萄》的表现手法完全不同,奶奶没有和颜悦色地出现在童话中,而是很严厉地批评了“哥哥”也把“我”说哭了;同时,在《吞棋子的小八》中的“奶奶”也是与“母亲”以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出现在故事里,这种篇和篇之间以及篇内的大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的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有岛武郎是赞成“老师”以及“母亲”的那种能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的。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有岛武郎的视角来看,他认为孩子们的未来并不是一片光明的。从他发表于1922年的《小儿的睡相》中就能很容易读出他的这个观点。所以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真的有必要再一次严肃地审视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而《一串葡萄》的创作,正是给孩子们一种精神上的食粮,并以此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人生。进一步说,在有岛武郎失去爱妻后,他也要尽到母亲的责任来照顾孩子,而正是以此为契机使有岛武郎严肃地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问题,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是其它孩子们成长的缩影,有岛希望能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和自己少年时代受教育的体验结合起来,能让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长!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是很不容易被忘记的,有岛武郎少年时代受父母管教甚严,几乎没什么自由。有道武郎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及天下所有的孩子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拥有一个胆小、害羞的童年,所以有岛从孩子们的立场,真心地希望孩子们具有面对困难不气馁、能够战胜未来人生旅途中的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