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的前列。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的满闷或者胀痛,具有病程长、症状顽固的特点,属中医学“胃脘痛”、“呃逆”、“胃痞”等的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CAG列为胃癌癌前期状态,并将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称为胃癌前期病变。由于病程长、症状顽固且容易发生癌变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理不适和极大的心理压力。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开发拓展组方严谨、临床疗效较佳的方药极具价值。刘建平教授自拟“胃康煎剂”,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胃康煎剂”对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症状,胃镜像,病理,幽门螺杆菌(He11eobaeterpylori,HP)及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的影响。方法:所有6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即胃康煎剂组30例,对照组为胃复春组30例。两组病例资料经统计软件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对比观察的要求。治疗组服用“胃康煎剂”,由河北省中医院制剂室煎制,150ml/袋,分早、晚温服1袋(空腹);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4片/次,3次/日。连续观察3个月(1个疗程),要求所有受试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服用其它治疗CAG的药物。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胃镜、病理的改变、Hp感染以及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并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血、尿、便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对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1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治疗后两组疗效在胃痛、烧心、泛酸、大便异常、上腹压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胃胀改善上差异不明显(P>0.05)。Table8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均为30例,治疗组治愈7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83.3%,经Ridi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9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经t检验,两组的治疗前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积分差异显著(P <0.05),说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104胃镜下粘膜征象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115胃黏膜萎缩程度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12。6肠上皮化生疗效比较:两组均治疗30例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30.00%。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137经X2检验,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HP感染方面的疗效相当。见表Table148血清胃蛋白酶原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GⅠ:92.03士4.82,PGⅡ:13.43士4.5,PGⅠ/PGⅡ:7.13士2.78;对照组PGⅠ:75.23士4.98,PGⅡ:13.27士3.86,PGⅠ/PGⅡ:5.53士2.36。经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Table15结论:“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胃复春片。“胃康煎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胃康煎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同时具有提高血清PG含量,抗HP感染的作用。“胃康煎剂”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良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