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早期病变过程中的作用;②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慢重肝治疗早期对IL-18等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慢重肝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5例慢重肝早期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8、γ-干扰素(γ-IFN)、一氧化氮(NO)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水平。观察治疗前、中及治疗后这些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通过对NAC+综合治疗组(29例)与综合治疗组(36例)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0天)二组中有疗效的患者间的自身对比,探索IL-18、γ-IFN、NO、和s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结果:慢重肝早期患者血清IL-18、γ-IFN、NO、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增高(P<0.001)。NAC+综合治疗组血清IL-18、γ-IFN、NO和sICAM-1水平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则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01)。综合治疗组血清IL-18、γ-IFN水平,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而NO、sICAM-1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变化(P>0.05)。NAC+综合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两组中的经临床评价有效者(n=21例、24例)血清中IL-18、γ-IFN、NO、和sICAM-1水平均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滴度逐渐下降,而二组中的无效者(n=8例、12例)这四项指标随病情的逐渐加重滴度呈上升趋势。二组中有效者间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以NAC+综合治疗组的水平为较低(P<0.05)。两治疗组中的无效组间治疗后血清IL一18、NO和sICAM一1水平比较则也以NAc+综合治疗组中的水平为低印<0.05)。比较Y一IFN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综合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间治疗前经IL一18与Y一IFN、NO、sICAM一1相关分析均无显著性。治疗后二组间这些细胞因子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4497,0.6421,0.7909:0.6058,0.7125,o.367x:p<0.05,0.01)。NAC+综合治疗组治疗前IL一18、丫一IFN、sICAM一l分别与SB、Prl’A比较无显著相关性,而NO与SB比较则呈正相关(二0.4502,p<0.05),与 pTA比较呈显著的负相关(r=一0.5430,p<0.01)。治疗z个月后,这四项指标再与SB比较,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49%,o,7007,0.9050,0.4861,p均<0.01);与pTA比较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一0.6410,一0.5574,一0.7084,一0.7494,p均<0.001)。结论:IL一15等细胞因子在慢重肝早期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具有显著影响。NAC可以抑制慢重肝早期患者血清IL一18、丫一IFN、N0和sICAM一的水平表达,提示NAC对慢重肝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