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都与人类的应激有关。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是对问题或环境的挑战成功处理的重要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则是探究个体成功适应逆境的有效表征。对青少年时期这个人生中暴风骤雨的关键发展阶段而言,二者对“抗风避雨”能力锻炼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本研究将着眼点放于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探讨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关系扮演的机制。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基于城乡等各个层面的对比,然后将两者放入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采用阶层回归(hierarchical regression)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最后对应对的中介效应和弹性的调节效应基于城乡初中生两个群体进行了比较。通过验证假设,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总体发展状况良好。2.在应对方式的城乡对比中,农村初中生比城市初中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城市初中生在“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几个维度和“情绪指向应对”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初中生。说明城市初中生与农村初中生相比更易于采用情绪化的应对方式。3.在心理弹性的城乡对比中,农村初中生在家庭高期望值和自我觉察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这反映了农村初中生可能因为面临较为匮乏的外界资源,被家庭寄予更高的期望,自我觉察水平更高。4.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方面,农村初中生在生活事件的各维度及总分上都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这说明农村初中生经历危险生活事件的几率远远高于城市初中生;同时农村初中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以及总分上都显著低于城市初中生,说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症状显著少于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5.在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问题指向应对对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情绪指向应对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6.在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与情绪指向应对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情绪指向应对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7.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城乡对比中发现,问题指向应对在城乡两个初中生群体中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情绪指向应对只在对农村初中生群体的研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城乡两个初中生群体中,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对农村初中生而言,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和情绪指向应对的关系以及情绪指向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都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从领域确立之初便具有明确的应用取向。由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在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的基础上发展对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有效干预方法,使学生在面临消极事件的时候能够更倾向于选择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即使在选择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之后也能表现出更大的弹性来减轻情绪应对造成的心理伤害,从而有效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第二,通过干预来帮助初中生减少消极生活事件和提高心理弹性这两种模式,都能达到发展心理潜能、预防行为障碍、促进良好适应和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在外部改变的层面可以考虑从环境的优化入手,如家庭方面致力于营造和谐的氛围;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准确评价;社会方面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由外促内,使青少年的心灵保持长久的活力和应有的健康状态。第三,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必须重视农村青少年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在进行城乡对比时,发现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在影响应对方式选择和选择后减轻影响方面都显著。因此,如何采取综合措施来干预农村初中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和心理弹性的发展水平,使他们在外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中建立长效的心理健康机制,永葆心灵的绿色和健康,是目前城乡二元体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