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中国学者都试图用多元系统理论来解释说明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尤其是翻译文学,极大的扩大了译者的视野。多元系统理论把各种社会符号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由多个次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翻译文学的发展受到系统内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翻译规范理论和翻译改写理论,又进一步促进了翻译文学研究的发展。本文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理论支撑,全面分析研究了1949-1966年美国文学作品的汉译情况。通过探究,作者发现这一时期美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具有如下特点:发展的不平衡性;体裁的广泛性;作品分类的特殊性;作品选择的严格性。美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关。从多元系统论来看,这一时期翻译文学地位、翻译规范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本论题的探究,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1949年到1966年间美国文学作品汉译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必然性。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美国文学的翻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以与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作品得到广泛的翻译,而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不会得到重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明确多元系统理论在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和局限性。它忽视了译者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使文学翻译具有显著地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