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转移的临床观察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同源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患者静脉血60ml,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标本中分离提取单核淋巴细胞,通过INF-α、IL-4及GM-CSF诱导共培养,获取大量的DC-CIK细胞,检测培养装置中细菌及真菌结果为阴性后对共培养细胞进行收取、并进行回输。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18例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行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例, Folfox组(F组)单纯采用NCCN指南规定的标准方案,即FOLFOX方案进行全身静脉化疗,而DC-CIK细胞+ Folfox组(DCF组)采用DC-CIK细胞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体外诱导培养的DC-CIK细胞在培养到15天时细胞的增殖达到顶峰,可以开始应用于临床。F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为0例,部分缓解(PR)为2例,有效率为28.6%,而DCF组中CR为2例, PR为5例,有效率高达87.5%,显著高于F组(P=0.03);但是两组临床受益率(CBR)判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32);在免疫学指标检测中,DCF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F组无显著变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F组在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治疗结束后明显升高,而DCF治疗过程中缓慢下降,治疗结束呈稳定状态;2年生存率F组为0%,而DCF组为33.3%,显著高于F组(P=0.00)。  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单核淋巴细胞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的DC-CIK细胞。同时采用自体DC-CIK细胞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前凸及屈光力的变化,及影响二者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有显著性变化,但上述变化随时间延长角膜后表面而趋稳
期刊
期刊
研究背景年龄相关的雄激素水平下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焦虑抑郁症、脑萎缩等。越来越多资料提示,双氢睾酮(Dihydr
期刊
互联网是新闻的前沿阵地,但也只是新闻的载体。“刚开始时没人觉得互联网是媒体,如今它被称新媒体只是拜技术所赐。”通过互联网能看电影、视频,能够移动阅读和发布消息,这些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