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出导向法是近年来文秋芳团队针对我国外语专业的学生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给同为外语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该方法是为了应对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提升学习效果提出的。为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到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当中,主要为了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进而促进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在初次教学设计中,先熟悉基本基本理论,再结合产出导向法及所使用《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以该教材第十二课《是“枕头”不是“针头”》为例,进行了为期8课时的教学设计。该设计遵循了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驱动部分,笔者通过视频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促成部分,将产出目标按照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形式进行分解,进而让学生逐个掌握,为最后的产出做准备;评价部分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和产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提高输出的正确性。此外,学生通过师生和生生评价部分来完善和构建自己的语言框架。第二部分,笔者对前后口语测试以及相关的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分析。在依据改编后的《勤劳的中国人》第一轮的教学设计之后,笔者对测试和问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口语测试表明:(1)学生的口语成绩都有所提高;(2)高水平的学生提高较为显著。调查问卷表明:(1)学生对该方法总体上表现肯定的态度,并认为此方法能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2)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生在输出表达上更侧重内容;(3)学生觉得语音语调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此外,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和学生反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语音语调重视不够;(2)练习上不够完整,话题选取上也有些单一;(3)有些学生还不太适应新方法,并且结构的设计上也有些不太合理。第三部分,据学生反馈情况,笔者对初次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材1》及学生课堂表现入手,从结构、言语构建和练习方面进行反思改进。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遵循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步骤和原则对对外汉语综合课进行教学设计,最终结果表明产出导向法对初级的汉语综合课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借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