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音神经性聋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也是耳科门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由遗传、老化、耳毒性药物、感染及噪声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据文献报道,新生儿的耳聋发病率高达1-3/1000;在先天性耳聋中,有50%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其中70-80%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50%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是与GJB2基因突变有关。自1997年第一个GJB2致耳聋突变被报道以来,已经发现超过150个GJB2基因突变,其中,60%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的突变对听力的影响不明确。据不同文献报道,GJB2突变的频率有种族特异性。例如,高加索人群最常见突变为35delG,犹太人群为167delT,而东亚人群最常见突变为235delC。我国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绝对数量超过8千万,占耳聋患者的63%。我院耳科门诊有可达2-10%的患者是由于单纯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而就诊。近几年来,我国多个中心均展开了在聋哑学校为主的对GJB2基因突变的筛查,也指出了235delC为我国最常见的GJB2致聋突变,检出率高达13%’21%,常见的多态性突变(SNP)如79G>A,有争议的突变如109G>A。但是针对散发的门诊耳聋患者,尤其是对轻到中度耳聋患者的GJB2突变筛查,以及其致聋临床特征的描述尚比较缺乏。因此,在我国门诊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开展筛查,将GJB2基因突变检测从中度、极重度聋患者推广到轻、中度聋患者,将对耳聋的临床及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以及完善遗传性耳聋的流行病学数据库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门诊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GJB2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听力表型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5月29日到2010年3月25日来我院耳科门诊就诊的233名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及其85名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以及100名听力正常的志愿者进行GJB2基因编码区和线粒体12 SrRNA突变筛查。结果:233名患者中,172名(73.8%)检测到GJB2基因序列改变,109G>A携带者57例(24.5%),等位基因频率17.4%; 235delC携带者25例(10.7%),等位基因频率6.9%。47例(20.2%)考虑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5例(2.1%)考虑与线粒体DNA致聋突变有关。检出GJB2序列改变17种,新突变4种。在GJB2致病突变中,最常见的是109G>A(32例),占GJB2相关性耳聋患者的68.1%,包括纯合24例,占患者的10.3%,占GJB2相关性耳聋患者的51.1%。其次为235delC(18例),占GJB2相关性耳聋患者的38.3%, 235delC纯合突变7例,只占患者的3%,占GJB2相关性耳聋患者的14.9%。299-300delAT相关的病例4例,占GJB2相关性耳聋患者的8.5%,包括299-300delAT纯合1例。患者组检出复合杂合致病突变15例,包括109G>A/235delC 4例,109G>A/299-300delAT 1例,109G>A/427C>T 2例,235delC/299-300delAT 3例,176dell6/235delC、235delC/504insAACG、235delC/605ins46、235delC/257C>G、79G>A,109G>A/478G>A各1例。在患者亲属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109G>A纯合突变或含109G>A的复合杂合致病突变,只发现109G>A杂合突变(15例和6例)。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包括1555A>G3例,1494C>T1例,1519insCA 1例。结论:1.GJB2109G>A是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最常见的致病突变,并以常染色体隐性形式遗传致病。列第二、三位的分别为235delC,299-300delAT。2.发病特点:235delC纯合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早,85.7%在出生到5岁之前,病情较重,42.9%为重到极重度听力损失,听力曲线57.1%为平坦型;109G>A纯合子患者发病年龄稍晚,从5到47岁不等,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病情较轻,95.8%为轻到中度听力损失,听力曲线87.5%为下降型。3.79G>A+341A>G是多态性改变。4.认为257C>G,478G>A为致病突变;368C>A突变性质不明确;新发现的突变位点65A>C,88A>G,380G>T,494G>A各一例,均为杂合突变,其功能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