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用DSC常规测试对i PP/EPDM体系进行了热分析。可以看到随着EPDM含量的上升,各个体系的焓变值都逐级下降,表现出与EPDM明显的对立关系。另一方面,在相同的橡胶含量下,随着硫化剂的加入,共混体系的焓变值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由于过氧化二乙丙苯并非完全只与乙丙橡胶发生交联反应,也与聚丙烯产生一定键合相互作用,甚至是导致聚丙烯的降解。SEM图像显示,纯i PP的照片中展现出单一均匀的基体相,表面光滑平整,而随着EPDM的加入,聚丙烯/乙丙橡胶共混体系的两相结构呈现“海-岛结构”,EPDM作为体系中的分散相,以近似球状颗粒的形态均匀分散于连续的iPP基体之中,且两相界面比较明锐。从球晶形貌上分析,加入EPDM橡胶相后,体系135℃等温结晶呈现球晶形貌,与纯i PP结晶形貌相同,结晶相同时间球晶尺寸也基本相同,这预示着球晶生长速率也基本相同。与纯iPP结晶相比较,随着加入橡胶含量的增大,球晶亮度下降且细节变得愈加模糊不清。不管硫化剂含量及EPDM组分如何变化,i PP始终只生成α型晶型,说明EPDM并不会诱导改变iPP的结晶类型。另一方面,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非晶峰的比例明显增大,共混体系的结晶度下降了,这是因为橡胶相本身是非晶的,同时也并不参与结晶所致。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PS能谱分析对氮化硼导热颗粒的表面处理结果进行了表征,1wt%的铝酸酯偶联剂已经基本和氮化硼表面反应完全。XPS能谱图中,氮化硼颗粒表面的元素组成与铝酸酯偶联剂含量没有强关联性,说明铝酸酯偶联剂并没有与氮化硼发生化学键合或者沉积作用,表面改性以物理作用为主。制备了不同铝酸酯偶联剂处理下,及不同氮化硼含量的聚丙烯/氮化硼复合材料,实验测试了样品的导热系数及介电常数,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2wt%铝酸酯含量下,30wt%氮化硼含量下导热效果及绝缘效果表现最佳。另外,在聚丙烯/氮化硼体系中加入3wt%的碳纤维短切丝可明显提高导热系数,并且介电常数增加幅度不高。制备了不同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含量,及不同乙丙橡胶组分的聚丙烯/氮化硼/乙丙橡胶绝缘导热材料,测定了各样品的导热系数、介电常数以及熔融指数,结果表明在2wt%DCP含量下,20wt%EPDM含量下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表现最佳,故为整个课题的最佳制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