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依托自然资源条件、民俗文化等形成的具有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具有地区特色的民俗旅游多样的旅游形式,是实现乡村振兴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村民自治、传承农业文明,良好有序的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共享,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结合居民个体特征、旅游地自身和社会环境方面,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绵竹市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本文依据绵竹市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和发展实际,在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绵竹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农家乐型、地域民俗风情型、农旅开发型和休闲度假型四种类型,并选取孝德镇、土门镇、九龙镇、清平镇四个典型的村镇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收集的一手调研数据,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绵竹市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各有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1)农家乐型的发展优势为自然景观基础、游客消费能力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素为市场与区位条件、综合服务水平和政策环境;(2)地域民俗风情型在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发展优势是综合服务水平,其制约因素是自然景观基础;(3)农旅开发型的交通通达度、政府的法律法规是其发展优势,游客消费能力、文化环境是其制约因素;(4)休闲度假型的发展优势为自然景观、乡村旅游资源丰度、外来投资情况和民俗文化多样性,制约因素为通讯状况、旅游地安全保障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无优劣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针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经验,最后有侧重的对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对绵竹市因地制宜的发展乡村旅游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