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自然科技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强调需从往日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而努力。要做到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创新并非易事,它立基于对所处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现实的普遍关注和对思想资源的充分解读之上。法学家进行法学知识创造的过程同样如此。蔡枢衡,被学界誉为“中国第三代法学家”的支柱之一,曾于激荡的近代中国社会——法律传统转型期,面对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全面入侵和传统社会与意识的逐渐瓦解,在对时代的忧思、社会的关切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自己创造”论说,并以此开辟了一条中国法理的自觉发展之路。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学术普遍受到苏联“国家与法权”理论的主导,意识形态概念的强调,使得中国近代法学家的言说被当做“资产阶级法权的代言人”而遮蔽在历史之中不为人所知。如今,当我们再次与“中与西”“古与今”“移植与创造”等话题不期而遇时,我们不禁回想起百年前的中国,回望那第一次传统社会——法律的转型时代,回首于近代法律学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争鸣,成为新时期中国法学研究从批判性走向自觉性的重要思想资源。蔡枢衡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法学家群体之一,既接受过早期的私塾基础教育,又聆听过新式学堂的思想启蒙;既有着留学海外的学术背景,经过严格而规范的法学训练,又有着回国后从事教学与实务双重任务的历练,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法律改革与西学东渐的中坚力量。他一方面从事教学研究,一方面从事立言著书,留下了许多具有经典意义的思想资源,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的可鉴之本。在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究的同时,笔者发现他不仅对西方世界的理论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还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保持着冷静的分析,在他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他的理论自觉,这可以说是贯穿他思想的精髓之所在。因此,对蔡枢衡先生理论自觉的认识就成为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文章拟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蔡枢衡先生的理论自觉中所凝结的时代资源,即时代所给予蔡先生学术思想和其形成理论自觉的先天条件,主要从中、西两个时代背景中展开;第三部分逐节探讨了蔡枢衡先生对中国各种社会现象和理论问题所保有的一种理论自觉,展开对他理论自觉的初步认识;第四部分转而逐渐深入到他理论自觉的核心,找到其理论自觉的本质与归宿及其自我实现的方法;第五部分即正确认识蔡先生的理论自觉,分析了其价值之所在和对其的必要反思,以及提出在当下对理论自觉的一些新认识。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蔡先生学术思想的理论价值,以及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一些遗留待解的问题,为后期的理论深入研究提出了可参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