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应包含的内容;2.通过规范的量表编制程序,编制适用于我国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量表(Specific Supportive Care Needs Scale-Hematologic Malignancies,以下简称SSCNS-HM)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评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第一阶段:条目池的形成(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本研究基于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在前期编制的癌症患者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需求量表(Nursing Professional Social Support Needs Scale,以下简称NPSSNS)共性模块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个人深入访谈法,结合小组会议讨论初步拟定条目池。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和26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角度深入了解该类患者的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内容。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最终拟定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量表的条目池。第二阶段:量表初版的形成(2017年5月)邀请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6名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专家、护理专家,另邀请1位量表编制专家进行专家内容效度评定,根据条目得分计算条目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根据专家建议对条目进行删改与调整。第三阶段:量表施测版的形成(2017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3所三甲医院血液内科的21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7名)进行预测试,形成量表的施测版。第四阶段:临床施测及最终版本的形成(2017年6月~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医大第一、二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420名患者进行施测,有效回收问卷412例。采用项目分析法(极端检验法、题总相关法、变异系数法、Cronbach’sα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再次筛选条目,并且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聚合效度以及区分效度。本研究采用NPSSNS、中文版生存质量核心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以下简称QLQ-C3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以下简称HADS)进行聚合效度的评价。通过比较不同患病年龄、距离确诊不同时间患者的需求得分有无差异来检验量表的区分效度,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量表的临床应用版本。结果SSCNS-HM最终包含51个条目,Cronbanch’sα系数为0.966,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793,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1.00,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73;聚合效度分析显示,SSCNS-HM总分与NPSSNS、QLQ-C30以及HADS存在相关(r=0.102~0.719,P=0.000~0.039);区分效度分析显示,不同患病年龄(P<0.001),距离确诊不同时间(P<0.05)患者的需求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距离确诊不足1月组的患者需求得分高于确诊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得分;年龄18~40岁组与40~65岁组、≥66岁组间需求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18~40岁患者的需求得分最高。结论本研究完成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量表的编制。本量表为单维度模块,共包含51个条目,经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用于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