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一切精神学科,悉以伦理为范畴”(蔡元培语),儒家本着“恒以一德”,紧绕仁、义、礼,从伦理维度对王道政治作了具体的构想和设计,将道德和政治的直接统一,道德是内核,政治是道德的外化。
其以中国传统人禽之辨出发,高扬人的显贵,其源其流皆伦理,自我价值追求的出发点落脚点人,将自身理想人格诉求和政治理想熔为一体,精神实质表现为“内圣外王”。
通俗地说,内圣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外王”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过程不是直通,也不是自然延接,是通过渐修得以实现,从 “内修外化”内化为“天人合德”始,中经人的心性修养外化出王者天下,进而“继善成性”,自足,外化为“天人合一”的王者天下,最终进入治平天下的圣王境界,既是“王者”的人格理想的修炼,又是“王者”的王道追求。清楚表明,“内圣外王”之道,除了德性追求与伦理追求外,还是一个成全德性,落实伦理的体系。
为此,笔者从三方面探绩索隐儒家“内圣外王”管理伦理之道,尽可能梳理清晰管理观。
1.从“内圣外王”流变入手,从《易》、道、儒三方面探寻其思想源流,“内圣外王”历经流变,但始终是诸家理想人格诉求,尤其儒家将人格理想和王道理想熔为一体,“内圣外王” 成为其的核心精神。
2.以经典原文为载体,分析“内圣外王”内涵和特征,在德性、伦理、修养等方面,探索其价值取向,在伦理中探索 “内圣外王”管理观,尽可能避免在命题中简单注入道德元素。道德是其永恒的主体,伦理则是其永恒的范畴。
3.在对前二者综合把握基础上,在伦理、人文、普世角度放野审视 “内圣外王”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21世纪是多元性共存时代,以“内圣外王”视野审视多元文化,回归“内圣外王”管理伦理之道。将所谓“文明冲突”转化“文明对话”,无疑是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