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现代公益事业逐渐发展起来。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一种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度极高的微公益活动逐渐成型。微公益的概念于2010年出现在公众面前,先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微信上线,于2016年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蚂蚁金服支付宝上也推出其微公益项目蚂蚁森林,随后在2017年推出类似项目蚂蚁庄园。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法,以支付宝平台的微公益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精确描述支付宝微公益传播影响用户的公益认知、态度和行为动机的过程机制和关系模式,基于格伯纳的涵化作用理论、斯蒂芬逊传播游戏理论、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等,详细说明支付宝微公益传播在社会化方面具有的微观和宏观效果,以及促进这些效果积极发挥实际作用的相关策略与操作方式。其中包括:第一层涵化效果的实现:支付宝平台微公益活动的用户微公益认知层面,体现出对微公益慈善项目的认知、对支付宝平台微公益项目的认知——心理逻辑、视觉设计和生活号传播内容信息。第二层涵化效果的实现:支付宝平台微公益活动的用户微公益态度层面,体现出宏观角度对该官方生活号推动信息的正面相关性态度倾向、以及微观角度触及平台活动时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田园生活向往的文化背景态度。第三层涵化效果的实现:支付宝平台微公益活动的用户微公益行动动机层面,体现出受众参与该平台的微公益活动的体验性行为动机,分别是微公益虚拟收获的喜悦和快感、外界生活圈的日常信息呈现、基于传播游戏理论的社交会话和选择性会聚互动、基于场景理论的消费和生态关系转化、微公益场景搭建中的惯习培养、游戏化场景的带入浸蕴和交互性的审美经验体验实感;而分享型行为动机体现出是基于拟剧理论的前后台场景的日常呈现的不同感受、日常呈现的四种情感意识表现。最后,根据目前微公益活动在支付宝平台的现状和研究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