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30年间,翻译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亦呈现出渐趋多元、系统的研究态势和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在卓有成就的西方翻译理论家中,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罗宾逊(1954一)及其翻译理论令人瞩目,其丰富的理论思想和深刻的理论批评不仅体现出其真知灼见的独特翻译观,而且体现出其颇具建设性价值的翻译理论建构思想,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独树一帜。因此,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罗宾逊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在文学、文化、语言学、翻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兴趣和深入研究,著述颇丰。他在当代西方翻译研究领域亦是一位相当活跃、也相当有见地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文化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以其跨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对社会翻译实践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译者群体深切的人文关怀等特点,成为具有研究和借鉴价值的翻译理论建构的典范。罗宾逊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使他对翻译活动和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体系。他的博学与创新精神使他重新审视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并以自己“译者解放”的革命性理论主题向二元论、唯理论、工具论、完美论等陈旧的翻译观念提出挑战。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在译者工具论的传统假设与译者自由论的后现代激进思想之间的中间地带的复杂状态。他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术背景下,适时地提出了“译者转向”的主题,不但对“文化转向”过程中以文化(权力关系)研究(而非翻译研究)为指向的研究偏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纠正的作用,而且他还以自己独到的“译者为中心”的诸多翻译理论模式——身心学翻译理论、施为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话性翻译理论、后理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理论、学习者为中心的整体翻译教学论——与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不但建立起颇具建设性价值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建构思想,而且构建了当代译者新的形象及其生存状态,在西方翻译理论界发出了与主流翻译理论家截然不同的声音,给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引发人们对翻译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然而,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因其激进的思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新的理论模式对译界固有的传统思想观念造成冲击,导致理论理解和接受的困难,有时甚至因对其理论思想的误解而产生过激的批评。因此,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罗宾逊的翻译理论思想并从中受益,进而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激发对翻译和翻译研究方面新的思考,本文对罗宾逊的翻译理论思想进行了综合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之综合性和深入性不仅在于对罗宾逊翻译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多学科理论资源的深入挖掘,而且在于对罗宾逊在翻译和翻译研究方面的革新观念和建设性思想进行多方深入探索和揭示,因为这些建设性思想分散于不同的方面,如罗宾逊创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他的理论建构思想方法、他对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不同方面的理论批评,等等。此外,本研究之综合性还在于,以上两方面的探究要涉及到哲学(尤其是后现代哲学)、语言学(尤其是施为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身心学(作为当代人文研究新范式)、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后现代文论)、社会学、文化理论、翻译(理论)史、翻译理论等等多领域的综合知识。就论文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而言,针对当前译界不少学者将罗宾逊翻译理论诠释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本论文首先要阐明与此不同的看法,在澄清罗宾逊的理论建构与德里达解构思想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重新解读罗宾逊的理论建构思想。为此,本部分首先在对罗宾逊和德早达的理论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诠释,然后对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建构思想和德里达解构的建设性思想进行对比分析,继而进一步阐明了二者之间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就具体的论证过程而言,本部分首先对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建设性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批判分析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新的诠释:在哲学思想层面,本部分揭示了德里达解构思想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方面的建设性思想;在思维方式层面,本部分提出并论证了德里达解构思想所体现出的建设性思维方式,包括批判与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开放与多元思维、动态与语境化思维;在批判策略层面,本部分分析了德里达解构的有效批判策略及其步骤,包括分析矛盾、重新思考边缘与中心、创造新的思想模式以颠覆旧的思想或秩序。其次,本部分还列举并论证了德里达解构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创新意义,以及翻译研究中对德里达思想的误解及误用之处。以上对解构思想的建设性以及解构思想与翻译研究之关系的重新诠释,不仅改变了旧有的对解构思想与翻译研究关系的简单化理解,丰富了思想认识,而且也为澄清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建构与德里达解构思想之间的关系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本部分揭示出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成为罗宾逊打破结构主义思想束缚,继而进行理论创新的一种思想动力;但同时也指出,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建构,主要基于其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后康德)社会建构主义思想传统,并以其多元化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多学科的理论建构方法,超越了德里达解构思想在理论建构方面之局限。因而,解构思想和策略,对罗宾逊而言,主要是作为其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翻译思想的有力武器和理论创新的动力,而罗宾逊的理论建构核心就在于其新的“建构”之思想方法与意义,“解构”只是其理论建构的前奏与序曲。在澄清罗宾逊的理论建构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论文对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建构首先展开全景式研究,目的是对其翻译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多学科理论资源进行探究,同时亦为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多元文化思想和理论资源。为此,在对相关的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和文学理论著作以及罗宾逊的翻译理论著作进行文献阅读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首先对罗宾逊的多元化哲学认识论(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经验主义、物理主义、后康德传统、心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和多元哲学方法论(现象学方法、阐释学方法和修辞学方法)的思想资源进行分析,其次对罗宾逊独特的后理性主义的理性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观(包括身心学语言观以及施为性语言观两方面)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来源进行探究,这些多元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丰富思想以及罗宾逊独到的理性观和语言观,作为对翻译研究非常有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资源,可以拓展和加深我们对翻译理论的思考。本部分的全景式研究还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对罗宾逊理论创新所依托的多学科理论的文化思想来源进行挖掘,同时为翻译研究的推进提供建设性的多学科资源。通过研究发现,罗宾逊的多学科理论资源,例如,革新认识论的后现代文论(批评理论)、革新语言学方法论的施为语言学理论,以及作为新的人文研究范式的身心学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均可以成为翻译研究进一步推进的重要理论支持。以上全景式研究之后,本论文接着对罗宾逊的“译者为中心”的诸多理论模式逐一展开近景式研究,目的是对其理论难点和重点进行诠释,在理论评论的同时揭示其翻译理论所反映出的革新的翻译观和建设性的翻译理论思想。总的来说,罗宾逊的翻译理论以“译者解放”为主要理论主题和目标,旨在将译者从传统的二元论、唯理论、工具论以及完美论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树当代译者的全新形象。具体而言,身心学翻译理论以人文主义和(体验)现象学的视角旨在将翻译行为的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结合,在揭示译者的社会心理状态的同时,凸显(被传统译论所忽视的)译者的个体身心感受和创造性,不仅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译者翻译时的完型心理特征。施为语言学翻译理论,针对传统(述为)语言学翻译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危机”,革新语言学研究方法,提出了对翻译多样性和复杂性更为有效的语言学解释框架和研究思路:它将翻译置于其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视翻译过程为一种对话过程或“多声参与”过程,同时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成为具有特定言语行为目的的积极的交流和斡旋者,而翻译本身亦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承载。施为语言学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其推动语言学翻译研究向更为动态的、对心理、社会、政治因素更为关注的、且更具哲学观照的、甚至是更为现实的方向前进。对话性翻译理论以修辞学视角描述了译者与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的双向对话特征,其倡导的情境性翻译伦理观和翻译批评的主体间性视角对翻译伦理和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具有建设性价值。此外,罗宾逊的后理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理论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内心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复杂心理状态和受到外部各种因素制约的后理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特征。与以往译者主体性研究主要强调译者的社会属性和理性思考过程不同,后理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理论以其独到的视角,从译者的实际翻译经验和翻译的社会市场状况着眼而对译者主体性问题进行研究,强调译者是作为感性存在的个体,而非理性的工具;强调译者作为群体化的个体而真实存在的状态。因此将译者从非人性化的、结构对等的纯理性主义翻译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另外,罗宾逊结合自身的翻译体验,观察到职业译者在翻译习惯与新经验之间往复运动、不断提升翻译技能的学习心理过程,并基于以上观察提出了以翻译学习者为中心的整体翻译教学论,它描述了译者的社会化学习过程,强调译者作为具有创造性的完整个体而不断发展,通过鼓励翻译学习者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译者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化作用不断积累新的翻译经验、形成新的翻译习惯的螺旋发展过程。此教学法将翻译教学由文本为中心转向以译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向,以翻译职业化特点来引导翻译教学,更具实践指向性和实际应用性,因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比那些几乎将全部精力放于文本分析的传统的教学法更有效。在以上全景式和近景式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论文继而对罗宾逊建设性的理论思想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启迪我们对翻译理论建设方面的进一步思考。本部分揭示并论证了罗宾逊理论思想的四个主要特征:(1)多元化的哲学意识;(2)对译者的人文主义关怀;(3)多学科的方法论意识;(4)理论建构的实践指向。此四个主要特征构成了罗宾逊主要的理论思想方法,它必将启迪和深化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研究朝向更具哲学基础和多学科方法论意识,更具人文主义和实践指向的方向前进。完成了对罗宾逊的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任务之后,本论文又对罗宾逊的理论批评进行研究,目的是揭示其理论批评所反映出来的关于翻译理论发展的建设性思想。罗宾逊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尤其是他所谓的“形而上学”翻译理论和“离心式”翻译理论进行了颇具真知灼见的批判式介入,因而其关于当代理论发展的建设性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对形而上学翻译思想的历史溯源、对当代翻译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思想的批评,以及对离心式翻译理论的思想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批评之中。本部分研究揭示出罗宾逊在理论发展发面的建设性思想主要包括:在思想认识方面,应该警惕理论思想中各种形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等形而上学思想的危害;在研究方法方面,他主张翻译研究的系统方法和(经验)片断式方法互补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对翻译研究方法的辩证思考;在翻译理论的元理论方面,他以更开阔的视野将翻译理论重新界定,他认为:(1)能够产生翻译新知,促进翻译理解的理论都是翻译理论;(2)无论对读者还是对理论家而言,翻译理论都应该是创新的和有趣的:(3)从源头上讲,翻译理论应该是经验的。最后,在将罗宾逊的翻译研究(研究范式和理论主题)和西方翻译研究整体状况(历史发展和当代研究途径)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论文在当代翻译研究状况的整体版图上对罗宾逊的翻译研究进行定位。尽管罗宾逊的翻译研究因其理论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难以归入现有的任一流派或方法中去,但本部分在前面部分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参考前辈学者现有认识的前提下,从历时(翻译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和共时(当代翻译研究途径和主题)两个角度,根据罗宾逊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理论主题,将其翻译研究描述为“以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或据其翻译思想主旨简称之为“译者为中心的社会建构主义翻译理论。此外,在将罗宾逊的理论建构和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还结合罗宾逊建设性的理论思想方法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1)翻译研究与哲学的关系;(2)深化译者研究;(3)翻译研究的多学科性;(4)翻译研究的实践指向性。同时,在每一方面的讨论中还就理论建设的推进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供进一步讨论和参考。简言之,本论文首次开展了对罗宾逊翻译理论思想的系统性研究,其重要意义主要在于(1)澄清了对罗宾逊的部分理论思想的误解,纠正了将其理论简单诠释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不当认识,将其翻译理论重新解读为译者为中心的社会建构主义的翻译理论;(2)通过对罗宾逊的理论思想资源的探究,为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多元文化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主要包括:分析了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经验主义、物理主义、后康德传统、心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多元哲学认识论思想对翻译研究的意义,论证了现象学、阐释学和修辞学三种对翻译研究有益的哲学思想方法,挖掘出后现代文论、身心学和施为语言学等有益于翻译研究发展的多学科理论资源;(3)对罗宾逊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基本定位,尝试性解决了西方翻译理论界对其理论难以恰当定位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罗宾逊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思考而且有利于我们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状况的系统化认识:同时揭示其独特的翻译观和建设性的理论建构思想(如前所述)及其对于推动当代翻译研究的意义(结语部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发现,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罗宾逊的翻译理论思想的理解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革新我们的翻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激发我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他文献
高(含)硫原油具有硫含量高等特点,而高(含)酸原油具有酸值高、密度大、金属含量高、残炭高和粘度大等特点,给炼油装置的生产带来了操作、产品质量及设备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需要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一种典型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初中作文教学模式上也有了突破。通过"模仿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模仿为基础进行写作上的创新,模仿训练不但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提高了学
目前,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但也越来越受到造纸原料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制约,这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利用非木材纤维资源,借助于清洁、节能的氧碱制浆方
摘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建立,这是我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在此背景下,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
结合河南岭南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全部采用新奥法施工,说明注重现场监控量测,并利用量测结果及时补充设计和指导施工,提出了合理的监控量测及信息化施工方案。
楚雄型彝族服饰分布区是中国彝族支系最多最集中之地,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较多的地区之一,故服饰也纷繁多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妇女以织、绣、挑、贴等各种工艺
本文试图根据动态语用学之语用模糊理论 ,从语言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语境、话语之力、言外之的等角度 ,对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对话实例进行分析 ,以求对语用模糊策略的本
《圣济总录》是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宋徽宗赵佶诏令敕撰的大型方书,为宋代三大官修方书之一。《圣济总录》在编撰体例上最大的特色是“以病分门”,而且该书的66
根据2003年至今十几年野外调查的一手材料,报道了番杏科(Aizo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马钱科(Loganiaceae)等14个《辽宁植物志》和《东北植物检索表》(第2版)未收录的科;阿洛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