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研究分析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从全国视角、地区视角以及国际视角分析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以高能耗产品的单位能耗衡量的能源效率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单位GDP能耗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以及部门能源效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能源效率;通过分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源价格以及对外开放等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发现它们对能源效率有着不同的作用渠道。运用STATA10.0软件,搜集我国28个省市(不包括海南和西藏,重庆的数据并入四川省)1991-2007年的数据,构建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价格对能源利用效率有着不利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着积极作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科技进步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际人均GDP度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负向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不存在同步增长关系,投资能够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政府行为不利于能源效率提高。因此,为了提高能源效率,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能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尽可能减少政府对能源市场的干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科学技术投入,鼓励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