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不同胁迫与衰老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以贸易制裁为主要手段的国际政治博弈,农业生产与农业安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物胁迫与衰老的精准监测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肥(氮肥等)的精准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遥感能够提供高效、无损、实时、大面积的田间观测,为作物胁迫与衰老的精准监测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对作物胁迫与衰老的发生机理以及光谱响应机制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农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氮肥)的精准管理,进行基于小麦条锈病敏感指标的胁迫定量监测方法研究、基于理化参量植被指数的小麦冠层氮素含量估算及条锈病胁迫与氮素胁迫区分研究、基于吐絮程度的棉花衰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从而构建了作物胁迫与衰老的精准监测模型,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小麦生理生化参数数据与叶片/冠层尺度光谱数据进行小麦条锈病定量监测方法研究。首先探索不同条锈病严重程度下的植被生理生化参数的变化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的光谱响应规律;而后根据上述规律结合条锈病孢子菌落的光谱响应特征构建三个新型条锈病植被指数模型YROI(Yellow rust optimal index)、YRII(Yellow rust identification index)、YRSI(Yellow rust spores index);最后根据叶片与冠层尺度的田间光谱实测数据对新指数进行评估。与现有指数相比,三个新指数的估算精度高,鲁棒性强,其中YROI具有最高的精度和鲁棒性。该研究成果为及时、准确地定量监测小麦条锈病提供了支撑,同时为将来针对病害的农药(杀菌剂)变量精准使用提供了指导。(2)基于小麦正常水肥设置与氮梯度设置下的小麦氮素与理化参量数据分析,进行各生育期最佳的冠层氮素诊断方法研究。探究了不同生育期及不同氮梯度设置下作物氮素与理化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冠层光谱数据,测试获取各生育期反映冠层氮素含量的最佳植被指数。由于起身-拔节期对于小麦氮素含量的准确监测能够指导拔节期的追肥,有利于生育后期的干物质量的增加,因此在研究中还重点针对起身-拔节期的小麦氮素进行了冠层氮素含量监测研究,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植被指数(Carotenoid/chlorophyll ratio index,CCRI)是该时期最佳监测指数,估算精度最高。同时由于不同胁迫的田间作物管理的差异很大,因此对于条锈病与氮胁迫的田间区分非常重要,根据对两种胁迫的光谱响应机理的深刻理解,与最佳指标的选取,进行了两种胁迫的精准区分,用于指导农药的喷洒或肥料的使用。(3)基于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数据结合农学与遥感指标构建表征棉花衰老的监测方法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反映棉花衰老程度的遥感指标——棉絮面积比例(Boll area ratio,BAR);而后分别建立用于反映棉絮面积比例(BAR)和农学指标吐絮率(Boll opening rate,BOR)的新型植被指数模型BARI(Boll area ratio index,BARI)和BORI(Boll opening rate index,BORI);随后在对新指数的测试中,BARI在对BAR的预测和验证中表现最佳,BORI在对BOR的估算中精度和鲁棒性最好;并得出了BAR与BOR之间呈现与棉花衰老生理模式一致的指数增长关系,进一步验证了遥感棉花衰老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论文的主要创新性贡献包括:(1)结合辐射传输模型与线性混合模型,探究植被理化参量与病害孢子的定量光谱响应特征,获取条锈病敏感的特征波段,建立三个新型条锈病定量监测指数YROI、YRII、YRSI,提高了条锈病遥感监测精度。(2)针对不同生育期及不同氮梯度下的小麦氮素与理化参量的变化规律及光谱响应特征,筛选出监测起身-拔节期的最佳监测指数为CCRI,鲁棒性强。(3)针对目前对于棉花衰老的遥感监测研究较为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可表征棉花衰老状态的吐絮程度新指数BARI和BORI,与现有指数对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与鲁棒性。
其他文献
深空探测作为空间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已经逐步称为未来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测器为了在执行探测任务过程中获得更全面、更有效的实验数据信息,需要在环境复杂的陌生地形区域进行软着陆,而探测器自主导航以及环境分析是远程操作环境下需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小行星表面常分布碎石堆、盆地以及大小不一的陨石坑等自然地貌,其复杂的地形环境会给探测任务带来很大的困难。又由于小行星表层环境长时间被沙尘覆盖,同时受到光照以
采用超声波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乳化剂和凝胶基质制备葡萄糖酸内脂(GDL)诱导乳液凝胶,研究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和乳液凝胶特性,以及槲皮素运载性能的影响。通过乳液凝胶分子间作用力和质构特性的分析,确定超声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00 W,温度55 ℃,时间30 min。结果表明,超声波改性导致乳液的平均粒径与表观黏度下降、ζ-电位绝对值与界面蛋白含量上升。乳液凝胶的最终存储模量(G
卫星星历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了用户能否获得精确的定位服务。当前北斗系统中星上对于导航星历完好性的保障仅限于对下发的星历与地面站上传的星历是否一致进行了校验,而对于地面站上传的星历本身是否准确却没有进行探究。本文结合北斗卫星的历史星历,提出了两种卫星导航电文自主完好性监测的方法。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卫星导航星历自主完好性监测的场景,对广播星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一是研究了广播星历计算时刻在参考时刻
新元古代大塘坡期,贵州松桃等地形成锰矿集聚区,并发育4个世界级锰矿床,累计探明锰资源量达7亿t。但是什么地质条件下,能导致如此巨量的锰质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含锰岩系大塘坡组基底板溪群及海底火山岩含锰性、江南造山带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解体与锰矿成矿关系分析,认为基底板溪群中锰含量高,MnO含量达到0.16%,板溪群风化壳中锰含量更高,MnO达0.88
地图以形象化的图形语言表达抽象时空数据中蕴含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随着制图技术和可视化载体的发展,地图的制图形式愈加丰富,信息表达与交互能力也不断提高。尤其是2016年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的新一波发展浪潮兴起,以Holo Lens、Magic leap、苹果、华为等为代表的商用AR设备成熟,使AR成为地图制图和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新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地物分割是SAR影像解译的一个基本环节。传统的地物分割算法存在大量人工干预,复杂度高,在泛化性和时效性上都无法达到要求。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图像分割领域发展迅速。在SAR大数据背景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依托海量的标注数据进行权重迭代更新,使得模型输出能够逼近标注结果。深度学习模型的产生是专家知识与
地表蒸散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水资源耗散的重要形式。研究农田作物蒸散模型,是掌握作物耗水规律,提升灌溉效率与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现有的主流蒸散模型在地块尺度的应用受到可用数据限制、像元尺度效应等影响,数据表征能力和精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地块尺度的地表参量特征,需要突破现有能量平衡蒸散模型对热红外遥感数据的需求,从蒸散机理出发开展高分辨率地块尺度蒸散模型研究,建立完整高精度的地块蒸散估算